《独行月球》:孤独的中国人


《独行月球》:孤独的中国人


【《独行月球》:孤独的中国人】《独行月球》在暑期档又火了一把 , 这款科幻喜剧片的票房反响确实不错 。
电影结束后 , 和拥挤的人潮分离后 , 回味一番不禁感慨 , ”中国人好孤独” 。
或许是缘于“所有的喜剧都有一个悲剧的内核”这个设定 , 我在观影的过程中就有意识地寻找喜剧中的“受害者” 。 显而易见 , 一个是月球基地的维修工、一个暴躁的金刚鼠 , 两个孤独的大怨种都被落在了月球上 , 将会通过直播的镜头带给众人欢乐 。
孤独月在自己简历中提及自己的优点是“中间人” , 这不正是我们从小受到教育吗?枪打出头鸟 , 刀砍地头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父母还有社会一直传递给我们的一种价值观就是要内敛、含蓄 , 做个合格的“中间人”不正是一种优秀地践行吗?
当一个默默无闻的中间人被抛弃在月球 , 突然发现自己有机会重回家园 , 重回人群 , 便迸发出了极大的潜力 , 甚至超越了整个团队的智慧 , 用逐光的方式绕月一圈去寻找出路 。 当发现曾经欺负过自己的袋鼠被落在路上 , 然后做出舍弃生命的抉择 。
影片的设定是用这样一个被视为“不着调”的人 , 用他的不懈努力 , 通过榜样的力量为身处困境中的人群带来希望 。 就是这样一个中间人 , 在一片欢笑、感动的气氛中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 当然 , 英雄的结局是落寞的 , 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 英雄总成了万民于水火的英雄 , 然后在铭记中轰轰烈烈地结束一生 。
笑过之后、感动之余 , 主流的评论是“用希望抵御孤独” , 因为有希望 , 然后一个平凡的中间人上演大逆袭成为具有浪漫主义的大英雄 。 这种悲壮式的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英雄主义呈现出的是 , 哪怕一个普通的中间人 , 在集体需要之时也会站出来独当一面 。

一直以来中国人不就是这样吗?一个内敛不敢轻易表达自己感情、善良、拥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的孤独月 , 不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化身吗?这样一个民族总是有无数的小人物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