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元宇宙的时候,谈论的是哪个元宇宙?


当我们谈论元宇宙的时候,谈论的是哪个元宇宙?


当我们谈论元宇宙的时候 , 谈论的是哪个元宇宙?
作者:Jean Zeid
编辑:Meister Xia

导读:
【当我们谈论元宇宙的时候,谈论的是哪个元宇宙?】早在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中就出现了元宇宙的概念 。 究竟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对人类社会可能有什么影响?元宇宙的概念从诞生之日起就讨论不断 , 甚至很难找到一个公认的定义 , 但这并不妨碍相关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 国际上 , 脸书、谷歌、微软、英伟达等互联网科技大公司已纷纷投巨资布局元宇宙 , 元宇宙有望引领下一次的数字化革命 。 本篇为“元宇宙:希望 , 承诺和未知”系列一 , Jean Zeid将带我们了解元宇宙的发展 , 以及法国民众对元宇宙的认知和态度 。
一览:
  • 许多人觉得元宇宙就是一个必须通过Oculus等VR头戴设备和遥控器进入的虚拟空间 。
  • 但元宇宙的形式多种多样 , 比如Manzalab实验室开发的Teemew平台也是一种元宇宙 , 完全可以通过现有设备进入 。
  • 现在主要的挑战在于找到虚拟现实的“用武之地” , 让投资虚拟现实物有所值 。
  • 然而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这个生态危机严峻的世界里 , 元宇宙会带来怎样的生态和社会代价 。
每个人都在讨论元宇宙 , 但我们到底在讨论哪个元宇宙呢?
某种程度而言 , 元宇宙早就存在了 。 《英雄联盟》、《魔兽世界》的玩家在虚拟空间中穿梭已久:玩家们可以碰面、交换物品、探索虚拟世界 。 企业的在线工作平台也可视为元宇宙:员工们在虚拟空间里分享内容 , 用Teams和Zoom开会 。 同理 , 社交网络也是元宇宙 。
下一步呢?元宇宙会走得多远?随着脸书公司(Facebook)更名为Meta , 马克·扎克伯格让许多人将Oculus和元宇宙画上了等号 , 认为元宇宙就是一个可以通过VR头戴设备和遥控器进入的虚拟空间 。 的确 , 对于一些特定的用途 , Oculus可以发挥作用 , 让元宇宙大放异彩 。 比如VR头戴设备可以模拟特殊环境(离岸石油平台、核电站等人类难以接近的空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 也可以让用户在云端逛博物馆 , 欣赏动人的艺术展和科技展 。 但是 , 让数十亿社交媒体用户、手机用户进入同一个全球元宇宙是不太可能的 , 因为在头戴设备的生产、成本、舒适度和平台的互通性等方面 , 处处都是难关 。 相较于我们早已适应的移动物联网 , 元宇宙要具备什么附加价值才能与之匹敌?
除了扎克伯格所推崇的第二人称视角元宇宙外 , 市面上还有许多第三人称视角的元宇宙 , 只要利用现有的设备就能轻松访问 , 比如Manzalab实验室专为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发的Teemew元宇宙 。 甚至诸如GatherTown平台的二维虚拟空间也算是一种元宇宙 。 GatherTown的画风参照了复古的像素游戏 , 用户可自由设计二维空间 , 当两个与会者在屏幕上擦肩而过时 , 视频聊天框就会立刻弹出 。 这些小规模平台早已实现远程交互所需要的功能 。

图片来源:PI France
今天的挑战 , 就是要找到虚拟现实的用武之地 , 让其发挥价值、值得投资 。 疫情封锁让VR派上许多用途 , 但是也让我们感受到VR的局限性 , 重新认识到线下交流的必要 , 并思考元宇宙会带来的生态和社会代价 。
在《头号玩家》小说原著和电影中 , 气候变化导致地球生存条件恶化 , 人们被迫在VR游戏“绿洲”中寻找慰藉 。 这种元宇宙能否真的被开发出来?除了需要头戴设备提供图像和声音外 , 这类元宇宙还必须能模拟其他的感官感受 , 尤其是触觉 。 虽然触觉和力反馈技术已经存在 , 但短期内难以市场化 。 此外 , 运动感模拟仍是个常被忽视的技术瓶颈:如何为处于静止状态的用户逼真地模拟出运动的感受 , 同时不导致晕动症?
既然谈到科幻小说 , 那就谈一谈终极元宇宙吧 。 有些人认为终极元宇宙已经诞生 , 而且我们都生活在其中 , 却浑然不知 。 随着计算能力的高速发展 , 在遥远的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会建设大量的模拟历史的虚拟现实 。 既然虚拟现实数量将远多于真实现实 , 从概率上来讲 , 我们更有可能生活在前者而非后者中 , 这一假说最初由著名思想家尼克·博斯特罗姆提出 。

法国民众对元宇宙的了解程度和态度
据彭博社报道 , 到2024年 , 元宇宙的市值预计将达到8000亿美元 。 尽管如此 , 未来元宇宙在法国的机遇和用途仍尚不明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