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不可多得的全才】

文章图片

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 。 1957年 , 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这是中国人首次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 一百多年来一直备受列强压迫的中国人吐气扬眉:中国人并不比西方列强笨 。 杨振宁后来也多次谈到 , 他认为自己的最大贡献是改变了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心理 。
杨振宁和李政道获诺贝尔奖能够让中国人吐气扬眉 , 并不仅仅因为那是中国人第一次获诺贝尔奖 , 那次发现的确是非常重要 。 在那之前宇称守恒一直像能量守恒、电荷守恒那样被视为金科玉律 , 宇称守恒从未受到过挑战 。 宇称守恒就好像是照镜子 , 镜子外面的人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和镜子内的人总结出的物理规律是一样的 。 正是因此 , 大物理学家泡利对两位年轻中国人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的想法很不以为然 , 声明自己愿意用很大的赌注去赌宇称守恒 。 但是最终的实验却力证了李政道和杨振宁的观点 , 物理学中的对称性就此被认识到破缺了 。 从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发表论文提出宇称不守恒的想法 , 到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 , 前后不到一年 , 这是100多年诺贝尔奖史上的最快获奖速度 。 由此可见这个发现的重要 。
杨振宁在物理学中的最大贡献还不是发现宇称不守恒 , 而是他在1954年给出的杨-米尔斯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 。 爱因斯坦1916年给出了广义相对论 , 成功地将引力几何化 。 爱因斯坦并没有停下来 , 晚年的时候他致力于将电磁相互作用几何化 , 也就是要统一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力 , 但是没有成功 。 随着弱相互作用及强相互作用的发现 , 自然界中的相互作用力达到了四种 , 各种粒子也是乱嗡嗡的一团 , 科学家们很想找到那些粒子遵循的基本规律 。 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为统一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打下了结构框架 , 由此建立起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 这是量子力学之后物理学的又一重大成就 。
物理学是学科分支非常庞大的体系 , 当今的物理学家几乎不可能在物理学的很多分支中取得重大发现 , 杨振宁恰恰是那屈指可数的几位在物理学的很多领域都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 他在粒子物理学、场论、凝聚态物理、统计物理学中都有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成就 。 费米是上世纪杰出的全才物理学家 , 有一本关于他的传记叫《The last man who knew everything》 , 而杨振宁恰恰就是经常被人称作是费米之后又一位物理全才 。 费米对杨振宁也有评价:“杨振宁是今世最杰出的科学家 , 他跟中国古代著名学者不求闻达的态度完全一样 。 能够结识他 , 深引以为荣 。 若说他是我的学生 , 诚愧不敢当 。 ”
杨振宁还依靠他的个人影响力为中美科学交流、中国人才培养、中国高校建设、保卫钓鱼岛、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等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 65年前杨振宁获诺贝尔奖改变了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心理 , 今天我们仍要感谢杨振宁为中国付出的一切 。
推荐阅读
- 72秒钟的电磁波,很有可能是外星人?科学家:人类必须提高警觉
- 月球表面惊现多处神秘入口 通过隧道可以进入地下宜居空间
- 霍金列举5种外星人样子,大多比我们低级,而应害怕外星超级文明
- 科学家实验表明,地球会自我修复,人体内出现不该出现的东西
- 科学家在阿根廷发现小短臂大恐龙,体长11米,重量超4吨
- 科学家为何以地球为标准寻找外星生命?生命不能是其他形式的吗?
- 2018年,104岁植物学家古德尔赴瑞士寻求安乐死,长寿为何不美好
- 中国天眼能看到什么?为何连霍金在内的科学家,都劝中国关闭天眼
- 科学家为什么给羊“多吃点盐”?科学家:我们不会给狗注入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