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丝绸之路”咽喉、“地球之耳”、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罗布泊

塔里木盆地|“丝绸之路”咽喉、“地球之耳”、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罗布泊

文章图片

塔里木盆地|“丝绸之路”咽喉、“地球之耳”、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罗布泊

文章图片

塔里木盆地|“丝绸之路”咽喉、“地球之耳”、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罗布泊

文章图片

塔里木盆地|“丝绸之路”咽喉、“地球之耳”、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罗布泊

文章图片


罗布泊位于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界处 , 处于古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 , 是古代东西交通的必经之地 。 广义的罗布泊是指距离库尔勒几千米的戈壁滩 , 狭义的罗布泊是指中国第二大内陆湖 , 20世纪70年代该地区中心干涸 。

罗布泊及其周边山脉在构造上属于塔里木盆地 。 新生代以来 , 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 对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山脉产生了较大影响 。 罗布泊两侧山地断块强烈隆升 , 中部地势低洼的塔里木盆地也变成了西南向东北倾斜的地形 。

这种变化使东部的罗布泊成为塔里木盆地最低、积水的中心 。 阿尔金山、昆仑山、天山冰雪融化的水 , 顺着山谷注入罗布泊 。 新近纪末至第四纪初 , 形成了美丽的罗布泊景观 。

遍布罗布泊的雅丹又称“雅尔当” , 最初是当地人对陡峭山丘的称呼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瑞典人斯文·赫定、英国人施泰因先后访问罗布泊 , 在文章中提到“雅尔丹”一词 , 雅丹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共同使用的地貌学术语 。 在当地古代传说中 , 雅丹常被称为“龙城” , 因罗布泊周边发育的典型雅丹地形“似龙像城”而得名 。

【塔里木盆地|“丝绸之路”咽喉、“地球之耳”、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罗布泊】每当月白风清的夜晚 , 在“龙城”里 , 我觉得眼前的风景不是古城 , 胜似古城 。 分布在罗布泊沙漠北部的风蚀丘群面积达二千六百多平方公里 。 由于罗布泊常年风大、强度大 , 久而久之 , 大地台地星罗棋布 。

随着光线的变化 , 这些土堆变换成各种姿态 , 时而像一支庞大的船队 , 时而像无数鲸鱼在沙海中翻转起舞 。 置身于扑朔迷离的土台之中 , 处处是神秘、诡异、怪异的“亭台楼阁” , 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

罗布泊被称为“游移湖”或“交替湖” 。 事实上 , 所谓的“罗布泊移”说只是塔里木河尾端位置的变化 , 湖盆本身并不游荡 。 在封闭的内陆盆地平原地区 , 河流下游往往自然改道 。 改道后 , 河尾形成新湖 , 老湖逐渐干涸 , 变成盐湖 。

从地质上看 , 塔里木盆地东端是坳陷区 , 整个坳陷是水流的最终归宿 。 罗布泊形成后 , 东侧地壳抬升 , 湖水确实向西运动 。 不过 , 湖水虽然随着地形的变化而运动 , 但并没有超出湖盆的范围 , 所以说运动是不恰当的 。

此外 , 由于罗布泊自古以来就是地广人稀的地区 , 新湖形成后 , 无法给出固定的新名字 。 这种情况说明 , 罗布泊“流移”也可能是不同时期称谓不同导致的“地名搬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