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1岁褚时健出任卷烟厂厂长,遭到排挤,反击方式绝了( 二 )



绝妙反击赢信任1980年 , 针对红梅烟品质低下的问题 , 褚时健提出三条举措 , 严格甄选优质烟叶、对生产设备进行彻底检修、增加包装抽查频率 。
在此基础上 , 褚时健在对烟草市场进行调研后 , 决定生产一批带过滤嘴的香烟 , 并为此专门成立了过滤嘴生产车间 。
任务下达第一天就遇到了阻碍 , 有人恶意散播谣言 , 声称过滤嘴上的金粉有毒 , “炮派”职工不愿上生产线 , 叫嚷着让车间主任换“八派”职工来干 。
得知情况 , 褚时健让车间主任记下所有闹事“炮派”职工的姓名 , 一律按旷工处理 。
“炮派”职工自然不乐意 , 他们找到“炮派老大”杨副厂长诉苦 , 杨副厂长气冲冲地去地委领导面前告状 , 要求撤换褚时健 。

玉溪地委班子领导早就接到了胡良恕关于支持褚时健工作的指令 , 他们不但丝毫不理会杨副厂长的请求 , 还劝他要好好配合褚时健的工作 。
杨副厂长碰了一鼻子灰 , 垂头丧气地回到卷烟厂 。
从这天开始“炮派”消停多了 , “八派”一看“对手”蔫了 , 洋洋得意 , 以为只要挤走褚时健就能将玉溪卷烟厂彻底掌握在他们手中 。
与褚时健搭档的党委书记姓林 , 他正是“八派”的“老大” 。
林书记比“炮派”的杨副厂长精明许多 , 他并不直接和褚时健对着干 , 而是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 。
开会的时候 , 褚时健说什么他都赞同 , 会后 , 中层干部来找他批示 , 他却各种推诿 , 将厂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推给褚时健 。

那段时间 , 褚时健白天抓生产 , 晚上管理企业内部的各种事宜 。
年过半百的人很多天都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 褚时健吃不消了 。
他找到胡良恕反应情况 , 大吐苦水 , 胡良恕笑眯眯地看着他 , “我给你出个主意 , 让他自己走 。 ”
次日 , 褚时健召开企业中高层会议 , 制定了领导分管制度 , 明确领导层个人责任 。
从那天开始 , 林书记的办公室挤满了前来办事的职工 , 这下 , 轮到林书记吃不消了 。
半个多月后 , 林书记以身体原因为由申请退居二线 。
林书记走后 , 褚时健组建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 稳定了管理层 。
但褚时健深知 , 要真正解决玉溪卷烟厂的问题 , 根源还在职工 。

多年来 , 企业内部散漫、无序、效益差 , 导致职工工作不积极 , 整个企业人心涣散 。
车间里用的卷烟机 , 老旧不堪 , 温度高、噪音大、灰尘大 , 整个车间里都弥漫着呛人的烟尘 。
一线职工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 , 身体健康情况不佳 , 每个人的状态都极差 , 工作懈怠 , 几乎没有人积极工作 。
设备坏了 , 就更不用说了 , 请假的、偷懒的 , 修修停停 , 一台设备修一个多月是常有的事 。
褚时健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 1981年8月 , 玉溪卷烟厂的一台锅炉坏了 。
玉溪地处气候湿热的云南 , 卷烟厂所有烟叶都需锅炉带动烘烤设备烤制 , 而当时整个厂里只有两台锅炉 , 坏了一台就意味着大批烟叶无法烘烤 , 烟叶发霉 , 损失极大 , 还将迫使整个卷烟厂停工 。

褚时健深知其中利害 , 心急如焚 , 来到车间查看情况 。
可是 , 修理组的职工照旧还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懒散样 , 组长告诉褚时健要修好锅炉至少需要40天 。
褚时健压着火 , 找人叫来厂里唯一的工程师 , 请他尽快修好锅炉 。
工程师来到车间 , 他和修理组组长对视几秒 。
而后声称他是专业修理卷烟设备的 , 不是修锅炉的 , 要修得现学 , 至于修好修不好 , 那就未可知了 。
褚时健动了怒 , 这些人为了各自的利益 , 根本不把企业的损失放在心上 。 他环顾四周 , 沉声道:“我来修 , 愿意跟着我留下来 。 ”
以前在曼蚌糖厂时 , 褚时健参与过锅炉改造 , 因此对锅炉有所了解 。
他将留下来的18个工人分为3组 , 采取三班倒日夜抢修 , 他自己则24小时坚守车间 。 累了就坐在椅子上眯一会 , 饿了他自掏腰包请加夜班的工人吃过桥米线 。

在他的指挥监督下 , 四天后 , 锅炉修好了 。
褚时健出面为所有参与修理的工人们申请了四天的加班工资 , 还放了他们两天假 。
被打脸的修理组组长和工程师 , 则不约而同来到褚时健面前承认错误 , 褚时健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
自此卷烟厂的设备抢修进入了雷厉风行的全新阶段 , 再也没有出现拖延敷衍的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