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有违孝道吗?

答:医生夸王工“久病床前大孝子”!

1、我先生王工兄弟俩伺候三位老人,三十一年如一日,医生们称:“行动上的巨人,病床前的特孝!”

2、公爹中风二十年,婆婆肠癌十四年,祖母骨折九年(因公爹是独子,所以祖母也交给我们)

3、王工兄弟,从身强力壮到体弱多病,被大家认为“久病床前的大孝子!”

其他网友观点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说法当然是有违孝道,但却是大实话,是古人正是现实不回避矛盾的表现 。

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都为生计而奔波忙碌,家庭劳动力多,有时可能还能吃饱饭,如果家庭劳动力少,他们可能连饭都吃不饱 。如果家里再有一个病人,需要天天照料,他使主要劳力不能去劳碌劳作,这一家人还怎么生活?这一家的后代,谁来抚养?所以,“久病床前无孝子”也顺理成章,虽然有违孝道,虽然说起来让人心疼,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

不要说古人了,即使现代人也有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如果一家人为了照顾病床上的老人而舍弃了对子女后代的扶养,这是不是也不合天理?这个矛盾难以取舍,所以古代还有“老人窑”“老人坑”的现象——就是专门遗弃老人的地方 。

其实这是人类向大自然屈服的一种表现,也无可过多指责 。现代社会发扬了分工合作的精神,社会肩负起了家庭部分职能,比如成立“养老院”,“托老中心”,“托儿所"等等,这样解放了青壮年劳动力,有助于民族的发展进步,实现了“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理想!

孝顺不应该讲条件,但放弃抚养下一代的责任不只是对自己家庭不负责任,对民族也是不负责任的 。社会在进步,人们会找到解决问题的聪明办法的!

其他网友观点

【古人为何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有违孝道吗?】“久病床前无孝子,久穷家中无贤妻”,这才是完整的一句话,其本意都是在说,人在面对一件困难,长时间得不到改变,他们的心态都会发生变化,家庭如果一直很贫穷,时间久了妻子就会变得不再贤惠,家里的争吵次数就会变多,严重的可能导致离婚 。

这种事情从古至今不缺案例,刚开始可能夫妻俩人甜蜜蜜,但经过几年的柴米油盐之后,女人可能就会出现怨言,如果再加上丈夫在外挣不到钱,那可能就会把一个“贤妻”变成“怨妇” 。

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家徒四壁会导致夫妻矛盾增加,现在农村年轻人的离婚率越来越高,离婚已经变成一件普通的事,因此很多人开始抱怨,现在的女孩变的物质化,其实这种现象古时候就有,咱们老祖宗早就总结出了相关俗语,婚前两人是靠感情在维持,但结婚之后,就变成“钱”了,没有钱,日子都过不下去 。

“久病床前无孝子”是千百年来对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总结 。其具体的来历起源无从考证 。“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意思是:老人(父母)病重卧床时间太久,再孝顺再好的子女都有厌烦抱怨的时候,严重时,甚至连人影都看不到了 。“久病床前无孝子”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客观现实的问题 。千百年来,不论何时何处,父母对自己子女的爱往往要超过子女对父母的爱的几倍甚至百倍啊 。如果是母亲对待生病的孩子,她会夜以继日,无怨无悔的照料和担心着;而做子女的往往是相互推诿,总是要找出种种理由来为自已开脱;世上还是慈母多过孝子啊 。所以社会大力倡导尊老爱老,每个人都要从自已做起才对,别人就象一面镜子,他可以照出也就是比较出你做得好不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