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首富梁勤发家史:29岁创业,如今身家150亿


女首富梁勤发家史:29岁创业,如今身家150亿


文章图片


女首富梁勤发家史:29岁创业,如今身家150亿


文章图片




梁勤
01梁勤 , 1971年10月出生在江苏省扬州市 , 从小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 家教非常好 。
后来 , 梁勤考取了一所中专学校 , 学的是理工专业——电气技术专业 , 这看起来和女孩子关系不大 。
1989年7月毕业后 , 梁勤进入扬州大酒店工作 , 工作期间 , 她明白中专学历在社会上混肯定是不够的 , 于是 , 他又提升自己学历 , 攻读工商管理大专课程 。
就这样 , 梁勤一边在酒店的工会工作 , 一边提升自己的学历 , 利用空余时间给自己充电 , 进修工商管理知识 。

扬州大酒店
梁勤如果后来没有辞职 , 也许她会在这里干一辈子 , 就像许多人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一样 , 毫无激情 , 也无挑战 , 纯粹是敲钟度日罢了 。
然而 , 朝九晚五的体制内生活让梁勤陷入一种窒息状态 , 周围人都觉得挺好的 , 一个女孩子有份稳定的工作 , 既能相夫教子 , 又能有份收入 , 不是很好么 。
然而 , 梁勤却不这么看 , 她渴望过一种有激情、能施展自己才华、有追求的生活 。
不久之后 , 当一家台资电子企业发出招聘广告时 , 梁勤心动了 , 她学的就是电气技术 , 后来自己进修的也是工商管理 , 为什么不让自己跳出“圈养”的生活 , 拥抱不确定 , 但是非常具有挑战的生活呢?
于是 , 梁勤向原单位提出辞职 , 由于她平时工作认真踏实 , 又勤奋好学 , 单位领导盛情挽留 , 还说她年轻 , 今后发展前途无量;梁勤的母亲也是极力反对 , 说一个女娃干嘛瞎折腾 , 台企工资虽然高点 , 但是不稳定 , 保不齐人家以后就不办厂了呢 。
面对压力 , 她义无反顾地辞职了 , 1993年5月 , 22岁的梁勤入职这家台资电子企业 , 做产品销售 。
02辞职后的梁勤 , 在台企干得如鱼得水 。 当时 , 她负责开拓内销市场 , 由于她兢兢业业 , 能吃苦 , 总是天南地北地跑市场 , 工作业绩一直名列前茅 。
经过几年的打拼 , 梁勤不仅攒了点钱 , 更多的是了解到功率半导体行业的市场现状 , 为今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
1999年 , 这家台企公司业务转型 , 逐渐放弃电子元器件板块 , 进而把资本转移到来钱更快的房地产板块 。
这时 , 梁勤已经是公司销售经理 , 她也陷入两难境地 , 继续留下 , 公司的产品因为缺乏投入 , 迭代升级不如其他公司 , 产品缺乏竞争力;进入房地产板块 , 又不是她自己喜欢的 。
经过一番纠结和权衡后 , 梁勤决定自己干 , 毕竟自己在半导体产业积累了将近7年的时间 , 她坚信自己也能闯出一片天 。

2000年3月 , 29岁的梁勤邀集一些朋友 , 筹集100万资金 , 注册成立了江苏扬杰电子有限公司 , 先做半导体行业的品牌代理 。
正所谓“自助者 , 天助之 。 ”老天爷也是眷顾那些不自弃的人!公司开办第一年 , 就赚了一千万 , 要知道那会儿扬州的年平均工资不过一万多元 。
尝到创业甜头的梁勤 , 越发努力 , 她要做全球杰出的半导体企业 。
但是 , 她深知 , 如果一个企业只做产品代理 , 而不能生产产品的话 , 公司就永远做不大 。 因此 , 她决定公司要转型 。
032006年 , 梁勤开始下功夫进行企业转型 , 从单纯的半导体贸易公司转变为生产制造公司 。
梁勤选择从二极管这个小小电子产品率先突破 , 她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攻关 , 花了一年时间 , 公司研制出光伏二极管、LED照明的迷你整流桥、配套风力发电的三向桥等一系列新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 , 价格只有同类进口产品的一半 。
于是 , 梁勤公司的光伏二极管有效地替代了同类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一度取得70%的占有率 。
金融危机爆发后上海一家台资芯片制造企业打算将厂转移到山东去但是 , 企业核心技术人才不想离开江浙沪地区 。
梁勤得知消息后 , 把该公司20多名技术精英全部引进公司 , 同时斥资4000万从日本采购设备 , 上马最新生产线 , 进行4英寸芯片的研发与生产 。
正因为梁勤的决策 , 后来这个项目4年内为公司创造了2个亿的收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