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95后组团去寺庙小住:疗愈失恋、焦虑和倦怠( 三 )


实在没活干了 , 就拉着人狂聊天 , 佳莹同一个宿舍的人 , 有人社恐 , 有人与父母有矛盾 , 有的是婚姻问题 , 大家凑一起 , 很容易就能共情 。


在塔院喜欢上书法
她渐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 , 不过对前任的怨恨依然消解不了 , “那我就问师父 , 那个男的劈腿 , 他会遭报应吗?师父说不一定 , 可能他会过得很好 , 因为从另一个角度 , 他客观上帮了我一些忙 , 假如不是这次失恋 , 我也不会上山 , 认识这么多好朋友 。 这么想 , 好像也有点道理 。 ”
7天之后 , 她下山 , 再也没哭过 。 回到家里 , 心情舒畅 , 干活儿利索很多 , 工作也顺利找到了 。 二姨看到这么明显的变化 , 还让她下次带着表妹一起来 。


小崔 , 24岁 , 民宿创业者
1年前开始来塔院
小崔15岁就去了加拿大 , 在那儿生活和学习了8年 , 2020年他回到老家珠海 。 最初来塔院 , 只是为了调整自己不健康的“北美”作息 。
他学的酒店管理专业 , 去加拿大工作是顺理成章的 , 那边节奏舒缓 , 熟门熟路 。 在塔院待了3个星期之后 , 彻底推翻了之前的规划 , 他决定留在国内 , 创业做民宿 。


小崔每次来 , 都会减掉10斤体重
他形容此前的自己 , 一直有种Outsider(局外人)的感觉 , “在国外我都一直是独自生活的 , 回来后碰到的同龄人 , 要么是比较卷 , 要么以短期利益为主 , 很难有深度的交流 。 ”
师父们擅谈生死和选择 , 这里类似一个大型哲学和心理学交流场 , 大家很容易就敞开心扉 , 小崔立马有一种融入感 。


小崔为大家演奏萨克斯
谈及到被吸引 , 都是很微小的 , “我们吃午饭 , 有个同伴的米饭掉地上了 , 他捡起来把它吃掉了 , 我就觉得你怎么能做到这个样子 。 我就跟他说我做不到 , 我好佩服你 , 他就说’米也只是米呀’ , 那一瞬间我就很受触动 。 ”
后来陆续在塔院待了3个月的时间 , 遇到了很多观念相像的人 , 有的虽然只认识一两天 , 在山下也成为了好朋友 。 “我开车全国到处跑嘛 , 每逛一圈 , 能见十几个 , 大家认识的时候没什么功利心 , 我打个电话 , 他就开车带我去吃饭 。 ”
原本他对待工作 , 只是想着投资回报率和运营策略 , 现在除了想要挣钱之外 , 他还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 最好能把民宿做出来像塔院这样的氛围 。
他想学更多 , 即将进入香港理工大学读研究生 , “这很难的 , 但哪怕你是一粒尘 , 带来的能量很小 , 你有在传达一些东西 , 你的世界在变好 , 整个世界也在变好 。 ”


英子 , 31岁 , 旅游博主
3年前开始来塔院
英子是一位旅游博主 , 自己创业 , 经营各平台的账号 , 每天深夜推送文章 , 精神压力大 , 体重蹭蹭蹭往上跑 。
3年前她因为工作拍摄第一次来塔院禅修 , 下山之后 , 疫情爆发 , 旅游业首当其冲 , 她一下子就懵了 。


英子第一次上山是在冬天


即便大雪纷飞 , 也需要按照日程“出坡”
大局势无能为力 , 能着手的只有微处 , 她回想起山上的生活 , “虽然是冬天 , 每天5:00起床 , 我会觉得白天特别长 , 那种感觉特别好 。 ”
她想留住这种感觉 , 于是自己在家 , 也开始每天早晨4:30起床 , 夜里9点入睡 。 这种对自我生活节奏的掌控 , 让她得以对抗疫情带来的焦虑 , 稳住心态 。
半年后 , 疫情得到控制 , 她的工作也恢复正常 , 还成功瘦掉了20斤 。


英子喜欢喝茶 , 常常带了茶具来塔院
她想攒钱 , 但总是苦于大手大脚 , 赚10块钱能花9块 , 甚至花11块 , 她在微信上跟师父聊天 , “师父就说因为我念力不足 , 也就是想做成某个事情的志向和信念不足 , 才没有动力 。 ”
她细细思考 , 这辈子最想做到的事情 , 是给老家建一座乡村图书馆 。 那之后就给自己立个规矩 , 为了这个目标 , 每天存28块钱 , 渐渐也能攒住了 。
在山上她学到的 , 并不是闲云野鹤 , 而是讲究善意、自律和表率 , “能做到这些还蛮难的 , 绝对不是摆烂 。 ”
这次她上山 , 还带了丈夫和几位朋友一起 , 认识了几位新朋友 , 约好之后一起去家里聚聚 。


聪聪 , 34岁 , 高校教师
7年前开始来塔院
聪聪来自高考大省山东 , 本科在中央音乐学院 , 研究生在北京电影学院 , 都是艺术类里的TOP级高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