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探索未知的夜空——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任务丨Calling太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1 小行星艾女星(243 Ida)及其卫星(图片来源:NASA)
图2 小行星灶神星(4 Vesta)及其表面的陨石坑(图片来源:NASA)
图3 中国小天体任务飞行过程示意图(图片来源:太空探索)
表1 部分国际小行星探测任务基本信息表
图4 隼鸟号着陆艺术渲染图(图片来源:JAXA)
图5 回收隼鸟号返回舱(图片来源:JAXA)
表2 隼鸟号科学载荷及探测任务(根据JAXA数据编辑)
图6 隼鸟2号艺术渲染图(图片来源:JAXA)
图7 隼鸟2号采集样本(图片来源:JAXA)
表3 隼鸟2号本体科学载荷及探测任务(根据JAXA数据编辑)
图8 黎明号绕飞灶神星艺术渲染图(图片来源:NASA)
黎明号共配置了3台科学载荷完成两个天体的探测 , 包括分幅相机(FC)、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VIR)和伽马射线和中子探测器(GRaND) 。
表4 黎明号科学载荷及探测任务(根据NASA数据编辑)
2016年9月8日 , NASA成功发射欧西里斯号 , 这是正在执行的小行星1999 Bennu取样返回探测计划 , 其全称(Origins Spectral Interpretation Resource Identification Security Regolith Explorer , 简写为OSIRIS-Rex)的中文释义为“起源、光谱释义、资源识别、安全、风化层探索者” 。 顾名思义 , “起源”是指科学目标——研究行星的形成和生命的起源 , “光谱释义”是指通过多个光谱谱段的测量了解小行星的特点 , “资源识别”是指根据光谱特点识别矿物资源 , “安全”是通过测量亚尔科夫斯基效应预测小行星的轨道从而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 , “风化层探索者”是指工程目标——从小行星表面取回风化层样本带回地球 。
小行星1999 Bennu(贝努小行星)是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小天体之一 , 被视为潜在威胁天体 。 了解贝努小行星的物理特性有助于未来开展避免小行星撞击任务 。 从小行星采集的样本有望使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 包括行星的形成与地球生命的起源 。
经历四年多的飞行与探索 , 2020年10月20日成功完成采样 , 预计在2023年将样本送回地球 。 当取样系统与小行星表面接触时 , 会释放氮气将风化层颗粒吹入采样器头部 。 此外 , 采样头末端也被动收集了部分样本 。
图9 欧西里斯号科学载荷示意图(图片来源:NASA)
欧西里斯号携带了6台科学载荷 , 包括相机套件(OCAMS)、可见红外光谱仪(OVIRS)、热发射光谱仪(OTES)、风化层X射线成像光谱仪(REXIS)、激光高度计(OLA)和取样系统(TAGSAM) 。
推荐阅读
- 科学本身不是科学精神本身吗?
- 如何使人类的生命更长?科学家们可以探索和解答吗?
- 剧毒的眼镜蛇为何不是“百蛇之王”?那谁才是真正的百蛇之王?
- 超大型“超级地球”被发现,距地42光年,上面存不存在高级文明?
- 沙子也“濒危”?“物以稀为贵”,随处可见的沙子居然是财富密码?
- 150万年前,人类褪去了体毛,为何近50万年才穿上衣服?
- 人类遗传密码与易经有关?生命密码究竟是不是外星来客
- 科学家为何宁可探索太空,也不愿研究深海?深海有何可怕之处?
- 科学家利用“纳米纤维”制造了“微细纳米”,而这并不是一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