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制定“0.55微米”的标准?


为什么要制定“0.55微米”的标准?


文章图片


为什么要制定“0.55微米”的标准?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皮肤科博士丹妮尔·罗斯利将成年人的角膜厚度分为3种:0.75微米(lasik)、0.57微米(opticamplification)和0.04毫米 。 丹妮尔博士说 , 在opticamplification中 , 角膜的厚度最薄 , 而“0.04毫米的角膜厚度对于成人来说是可以耐受的 。 ”那么 , 为什么要在opticamplification的基础上制定“0.7微米”的标准呢?0.55微米是什么?0.55微米 , 也就是所谓的“中性角膜厚度” , 因此 , 我们称之为“中性角膜” 。
【为什么要制定“0.55微米”的标准?】
按照中性角膜的定义 , 两块角膜之间是没有毛细血管(角膜血管)的 。 (毛细血管会扩张 , 角膜血管不会扩张 。 )角膜周边有一层细胞(成纤维细胞) , 但这种细胞不是真正的细胞 , 而是纤维细胞 。 0.55微米中 , 角膜的两端都是角膜血管 , 分别与上皮细胞、基带细胞及前弹力细胞组成的膜结构连接 , 这种膜结构就是“角膜” , 角膜上有许多许多的毛细血管 。 从形态学上看 , 角膜周边的细胞形状一致 , 所以不像上皮细胞 , 但它又有较大的弹性 , 它就像“一层棉花” 。 其上有许多不同功能的细胞 , 比如有血管细胞、神经元细胞等组成的神经纤维 , 有大量的皮质细胞等组成的皮质 , 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胞 。 虽然角膜周边的细胞功能不同 , 但这些不同的细胞并不会打乱角膜的统一结构 , 因为它们共享角膜的形态学特征 , 它们彼此形成“结构同质化” 。 一定的角膜角膜的形态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 这个过程包括角膜结构的复杂变化和角膜各层的厚度的复杂变化等 。

“0.5微米”即“中性角膜”的形成 , 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角膜血管和角膜的神经(神经细胞) 。 (角膜血管)因为角膜是由角膜血管组成 , 所以 , 当角膜血管受到破损时 , 角膜就会被坏死 。 角膜为什么会被破坏呢?因为角膜和眼睑和结膜等结构的组成部分都要一定的表面积 , 如果角膜被破坏了 , 空间不能继续形成 , 就会形成角膜移植 , 最终的结果就是角膜重新组成角膜 , 就是通常说的“复原” 。

“0.6微米”即“中性角膜”的形成 , 主要与角膜神经细胞形成的前弹力细胞体相关 。 正常情况下 , 角膜的神经细胞形成的前弹力细胞体均匀分布在角膜的基底上 , 这里是神经组织的主要生长地 。 当神经细胞损伤时 , 这些细胞体出现位移或缺失 , 它们以前附着在角膜基底上的形态就会偏向一端 , 而一端的神经细胞会向另一端分支 , 形成两个神经细胞体 , 两个神经元体出现空间紊乱 , 这样“复原”就比较困难 。 “0.9微米”即“中性角膜”的形成主要与角膜的组织成分有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