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抑郁症世界难题,号称“亚洲第一人”的美女科学家,弃美回国( 二 )


【攻克抑郁症世界难题,号称“亚洲第一人”的美女科学家,弃美回国】
1995年 , 因为成绩优异 , 本科毕业的胡海岚接到了美国伯克利大学的邀请函 。 彼时的美国无论是科技发展还是学术水平 , 都堪称世界领先 , 也正因如此 , 为了追寻更深奥的知识 , 胡海岚踏上了出国留学的道路 。
相比于那些初到美国“水土不服”的学子 , 胡海岚的求学之路可谓是十分顺利 。 这是因为 , 早在大学时期 , 她就将实操实验作为了自己的一项“独门秘籍” , 所以在来到十分看重动手能力的伯克利大学后 , 她反倒是如鱼得水 , 仅用了8年 , 就拿下了神经生物学的硕士与博士 。

2004年 , 冷泉港实验室向她抛来了橄榄枝 , 而这对于已在科研界小有名气的胡海岚来说 , 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 冷泉港实验室一度被誉为“分子生物学的摇篮” , 在当时的世界排名中 , 它更是被列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研机构 。
不夸张地说 , 冷泉港实验室完全聚集了美国绝大部分的精英人员 。 然而 , 在进入新环境任职后 , 胡海岚不仅没有被埋没 , 反而是抢走了不少西方科学家的风头 。 彼时 , 她发现 , 现代对抑郁症治疗大多都停留在激素控制层面 , 亦或是心理开导 , 却鲜有人追根溯源 , 去研究这种疾病的成因 。

当然 , 外国科学家这么多年来对抑郁症的研究浅尝辄止 , 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病因确实十分困难 , 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另一方面 , 也是因为在他们看来 , 相比于询问“为什么得病” , 倒不如把病治好 。 其实西方学者有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 , 只不过是不同文化下的关注点不同罢了 。
寻找一种世界性疾病的源头注定是十分困难的 , 在冷泉港实验室的4年间 , 即便胡海岚每天都为自己安排了将近1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 但他却依然难以找到抑郁症致病的生理性因素 。 难道说 , 这类疾病真的完全是心理因素作为主导的吗?

或许是认为美国的实验条件和氛围已经难以满足自己 , 2008年时 , 胡海岚向冷泉港实验室递交了辞呈 , 并在一众美国科学家的极力挽留下 , 坐上了回国的飞机 。
从1995年开始至2008年结束 , 在美国的13年间 , 胡海岚虽说极大地拓展了知识面 , 丰富了见闻 , 但在成绩上 , 却没有“过硬”的成果 。 不过 , 有道是山穷水尽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回国没几年后 , 胡海岚就做到了在美国未能完成的事 , 她终于完成了梦想 , 寻找到了抑郁症致病的真正原因 。

原来 , 抑郁症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精神类疾病 , 但其本身确实是因为人体生理出现了问题 。 发病的原因既可能是掌管情绪的基因编码出现问题 , 也可能是大脑中负责情绪的区域又有隐藏病变 。
相比之下 , 此前医学界对该病患者的治疗手段大多是服用激素类药物 , 不过 , 这类药物仅能维持较少的作用时间 , 可对身体的副作用却是很难消退的;然而 , 胡海岚搞清楚了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就意味着 , 患者的病根已经被找到 。 虽说目前还没有研发出具有精确“靶向”效果的药物 , 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 这种疾病一定能被更轻易地治疗 。

从这点上就能看出 , 胡海岚的研究成果 , 不仅可以颠覆抑郁症这一疾病的治疗手段 , 更是全球3.5亿名患者的福音 。 也正因如此 , 在2019年时 , 胡海岚获得了象征全世界神经学科最重量的IBRO奖与此同时 , 该奖官方也对她做出了评价:解决了世界性难题的女人!
现如今 , 胡海岚不仅让抑郁症不再可怕 , 她还担任了一所重点大学的医学教授 , 将自己的学识无私地分享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

不得不说 , 胡海岚一开始选择对抑郁症“刨根问底” , 完全能体现在她文弱的外表下 , 还有一颗坚定的心 。 而从她常对学生说的:“爬最高的山 , 走最远的路”也能看出 , 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 , 除了精湛的技艺外 , 她更想将知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品质教给学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