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让3000年前的古国复活,令人大开眼界!( 二 )



走进展馆 , 看看这座高大上的博物馆都能给我带来哪些不同寻常的收获吧 。

芮国墓地 27 号墓出土的七鼎六簋 , 有鼎 7 件、簋 6 件 ,7 件鼎的形制纹样相同 , 大小相次 ,6 件簋的形制、纹样、大小都相同 , 代表了墓主生前钟鸣鼎食的贵族生活 。

古代人制造的器皿总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 , 例如这个东西叫做盉 , 它的作用主要还是装酒或者装水 , 而顶端的这只凤鸟 , 则是古人的图腾 , 或是“周之将兴 , 凤鸣岐山”的美好意愿 。

而这座龙纹铜簠 , 你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 , 博物馆的一座建筑是不是就是仿照这个造型的 。
在M26号墓 , 也就是芮桓公的王后芮姜夫人墓中出土了六件小巧而精致的青铜器 , 分别为双层龙纹方鼎、镂空龙纹方盒、垂鳞纹罐、窃曲文圈足匜、龙纹小鍑和单把罐 , 出土于芮姜夫人手部不远位置 , 据考古人员推测 , 他们可能是墓主生前把玩的“弄器” 。

弄器虽然是用来把玩的 , 但也会有点使用功能 , 例如这件镂空龙纹方盒 , 可以用来放香薰等 。 这件2000多年前的青铜器 , 盒体下面铸有四只老虎 , 身躯微微拱起 , 仅用肩部支撑着上面的重量 , 老虎腿关节部分 , 各穿有一个小横轴 , 轴上附着一个圆轮 , 器物可凭借轮子在地上滚动 , 足可见当时青铜器之精美 。

最与众不同的是这件套鼎 , 它由一大一小两个鼎套叠在一起 , 两个鼎形制基本相同 , 套鼎的脚是4个裸体女奴造型 , 她们赤身裸体 , 双膝跪地 , 用两只脚支撑着臀部 。 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奴隶社会的景象 。

青铜器、玉器、金器是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的三大文物类别 , 在芮姜夫人墓中出土的玉器最多 , 数量多达 500 件(组) , 分为礼玉、佩玉、敛玉、饰件、用具、填土玉石器等八类 , 琳琅满目 。

梁带村出土的玉器中有很多人和动物的形象 , 有的以纹饰形式出现 , 有的以片雕造型出现 , 也有立体圆雕的玉人和玉动物 , 其特点是古朴、传神 。

而这件七璜联珠组玉佩 , 是陕西地区出土等级最高的玉佩 , 由一件圆形玉牌 , 七件商代和西周时期的玉璜 , 以及745颗红玛瑙竹串联而成 , 周朝玉璜的层数 , 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 , 即“天子九璜、诸侯七璜、大夫五璜” 。 这也印证了当时芮国的诸侯国地位 。

出土于芮姜夫人胸腹部的这件梯形牌组玉佩 , 以梯形玉牌为中心 , 上下两端分别雕琢九个和十一个牛鼻穿孔 , 以此连接有九条和十一条串饰 , 每条串饰皆以各式琉璃管珠、玛瑙管、绿松石以及玉质管珠穿系而成 , 复原总长度达 105 厘米 。

一般去到一座博物馆 , 我都会提前了解镇馆之宝是什么 ,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一件玉器 , 这件玉器不是来自于西周时期 , 而是来自比西周还早两三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时期 , 一件造型古朴的玉猪龙 。

大家知道红山文化位于辽河流域 , 为什么辽宁、内蒙一带的红山文化器物会出现在两三千年后黄河流域的一位国君夫人的墓里呢?据猜测 , 极有可能就是这位芮国夫人喜欢收藏玉器的 , 在她生前 , 收藏了这件当时已有两三千年历史的古董 , 并把它带入了墓中 。

除了玉器 , 芮国遗址的金器也不少见 , 例如这个金韘 , 其实就是扳指 , 戴在右手大拇指上用来钩弦的 。 使用时 , 将韘套于弓箭手拉弦的拇指上 , 以起到保护手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作用 。

这把金鞘玉剑 , 金剑鞘的纯度在92%至98% , 是出土的黄金纯度最高的两周时期器物 , 更厉害的是 , 金剑鞘的出土 , 也将金属镂空技术的出现时间向前推了近300年 。

除了精美的出土文物 , 博物馆还复原了芮国人的饰棺之仪 , 这具复原后的帷幔笼罩下的彩棺十分惊艳 , 展现了考古遗址中提取的周代贵族棺饰柳翣和鱼跃拂池葬仪 , 这些棺饰葬俗是春秋时期士大夫以上身份才能享有的葬仪 。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还出土了很多精美的文物 , 难以想象 , 一个很多人闻所未闻的春秋小国 , 却通过墓葬给我们展现了2000多年前的贵族生活 。

走马观花看了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 , 高大上的外表之下 , 更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 一座藏在黄河边小村庄中的博物馆 , 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 唤醒了一个2600多年前的低调小国 。 韩城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 , 大家都会去韩城古城 , 去司马迁祠和墓 , 去党家古村 , 却极少有人知道 , 韩城还有这么一座不同寻常的博物馆 , 花上一两个小时 , 你能了解一个2000多年前的古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