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在家 , 陈琳就会和父亲一起来上一段京剧里的《打渔杀家》 , 唱得自然是有模有样 , 父女两人也是其乐融融 。
02.
随着年龄的增长 , 陈琳在戏剧、音乐上的天赋就体现了出来 。
一次 , 陈琳父亲的单位要举报联欢晚会 , 职工可以上台表演 。
父亲一听说这个消息 , 就兴冲冲地问起了女儿:“琳琳 , 要不要跟我一起登台唱一段京剧?”
那时候的陈琳还只是个小学生 , 却落落大方、丝毫不胆怯 , 说:“我要去!”
联欢晚会上 , 父母两个的节目不仅博得了满场喝彩 , 甚至还拿了一个才艺奖 。
陈琳特别开心 , 自幼就对爱执着的她既享受在舞台上万人瞩目的感觉 , 也沉迷于别人对她的夸赞和爱意 。
她忐忑地将想法告诉了父母 , 陈父、陈母也知道她虽然年龄小 , 但是在这方面真的很有天赋 , 于是便给她报了兴趣班 , 让她去学习钢琴和声乐 。
都说爱好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 这一点在陈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
因为喜欢 , 所以陈琳学习非常刻苦 , 进入兴趣班没多久 , 她就在班里崭露头角了 , 又过了一段时间 , 就成为了孩子们里的佼佼者 。
1985年 , 陈琳15岁了 。
这一年 , 她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舞蹈学院的曲艺专业 , 艺术的大门在她面前缓缓打开 。
03.
在四川舞蹈学院学习的日子几乎是陈琳生命中最快乐的日子 。
三年间 , 她不但学会了很多专业知识 , 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 生活安宁 , 岁月静好 。
1988年 , 陈琳毕业了 , 这一年 , 她被分配到了四川曲艺团工作 , 家人朋友都为她开心 , 觉得她找到了一个“铁饭碗” 。
刚到艺术团的时候 , 陈琳也是这么以为的 , 循规蹈矩地在艺术团工作、找一个爱自己的男人、生一个孩子…
但没多久 , 陈琳就发现 , 这并非她想要的人生 。
曲艺团一成不变的唱段、索然无味的生活让陈琳觉得厌倦 , 她开始想要去做点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 比如说 , 她一直以来热爱的音乐 。
但辞职不是这么简单的事 , 陈琳的父母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了她 。
“好好的、稳定的工作你不要 , 辞职了要怎么生活呢?”
“喜欢也当不了饭吃啊 , 你现在的日子过得多好啊 。 ”
“你正经曲艺专业毕业的 , 放弃了多可惜 。 ”
父母的劝说出发点肯定是好的 , 但父母认可的道路陈琳并不喜欢 。
她一次又一次地向父母诉说着自己的热爱和打算 , 听得父母直摇头 , 不过看着女儿如此坚定 , 最后她们还是做出了让步 。
就这样 , 1992年 , 年仅22岁的陈琳离开了体制内稳定的工作 , 辞职去了酒吧 , 成为了一名驻唱歌手 。
04.
人都说 , 是金子在哪里都可以发光 , 这句话用来形容陈琳再合适不过了 。
算起来 , 陈琳总共在酒吧也没唱多久的歌 , 并不是因为她厌倦了 , 而是因为她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伯乐——王晓京 。
王晓京本是一名出租车司机 , 一次机遇下 ,他成为了一名经纪人 ,专门发掘合适的人成为歌手 。
一次 , 王晓京得到了一首好歌 , 名字叫做《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
这首歌旋律简单好听 , 歌词朗朗上口 , 第一遍听完他就知道这首歌一定会有市场 。
于是他拿着这首歌去找自己熟识的歌手 , 他找了那英也找了罗琦 , 但都被拒绝了 , 因此郁闷非常的王晓京只能去酒吧借酒浇愁 。
喝着喝着 , 他突然听到了台上驻场的歌声 , 那个驻场的音色很特别 , 唱起歌来不做作也不柔弱 , 唱功也不错 。
那一瞬间 , 王晓京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 。
踏破铁鞋无觅处 , 得来全不费工夫 , 原来他要找的合适女歌手就在这里 。
之后 , 王晓京迅速签下了陈琳 , 还拿出了那首自己认为一定会火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给陈琳唱 。
1993年 , 这首歌出现在了大众面前 , 并且一经发行 , 就火遍了大江南北 。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 我无法把你看得清楚 ,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 感觉进入了层层迷雾 。 ”
不得不说 , 王晓京真的有着慧眼识珠的本事 。
之所以这么说 , 一是因为这首歌确实很符合当时的热歌条件 , 是首好曲子 , 而是因为这首歌真的很适合陈琳 , 她的演绎又为这首歌加了不少分 。
毫不夸张地说 , 这首歌就是当年的年度金曲 , 长片销量高达150张 , 凭借这首歌 , 陈琳一跃成为了演艺圈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