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后必有大涝”是胡说八道还是科学预言?( 二 )


说到底 , 还是副热带高压搞的鬼 , 它在什么地方 , 什么地方就不下雨!
也可以说 , 副热带高压是一个不开眼的侠客 , 最喜欢干“劫贫济富”的把戏 , 劫走了A区的雨 , 送到了B区 , 尽管B区的雨已经够多了 。

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大旱之后必有大涝 , 大涝之后必有大疫 , 这是一句流传千古的俗语 , 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 , 虽然他们没有经过科学验证 , 但他们的智慧却不容质疑 。
纵观历史 , 其实有很多“大旱之后必有大涝”的真实事件 , 比如1747年 , 正值乾隆11年 , 山东潍县县志记载 , 当年连续8个月没有下雨 , 赤地千里 , 鄂殍遍地 , 好不容易等到了下雨 , 确实接连不断的暴雨 , 洪水遍地 。

古人虽然没有任何的科技手段 , 也不懂得什么叫做科学 , 但他们却懂得总结 , 懂得从自然当中发现规律 , 而且 , 他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 利用现代科学也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 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高温之下 , 地表的水分蒸发 , 水蒸气逐渐上升 , 达到一定高度之后 , 遭遇冷空气变成小水滴 , 继而形成积雨云 , 然后开始下雨 , 水又重新回归地表 。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点 , 地球上的水总量是不变的 , 它一直都在循环 , 蒸发多少到天空去 , 就会变成多少雨水降落下来 , 换言之 , 一个洞庭湖的水都被蒸发了 , 就会有一个洞庭湖的雨水降落下来 , 当然 , 并不会原封不动回到洞庭湖 , 因为气流的缘故 , 也可能降落到别的省份 。
同理 , 干旱地区的水分一直在蒸发 , 一直在蒸发 , 却始终不下雨 , 那水都跑到什么地方了呢?

答案很简单 , 都被副热带高压笼罩在半空中了 , 等到副热带高压被冷空气抵消的时候 , 便是水蒸气上升凝结的时候 , 也就是下雨的时候 。
正常情况下 , 水分是蒸发一点 , 下来一点 , 可是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 , 水分一直蒸发 , 积累了太多太多 , 所以当副热带高压消失的时候 , 浓厚的水蒸气就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积雨云 , 原本被蒸发的十几条河 , 或者是被蒸发的十几个湖 , 全都在这一刻降落下来 , 于是就形成了洪灾 。

而且 , 这时候还存在一个问题 , 干旱会导致土质开裂 , 这时候突然面临强降雨 , 很容易发生泥石流等附加灾害 , 所以 , 预防洪灾的同时 , 还要格外注意泥石流 。
写在最后:
古人虽然没有现代的科技手段 , 但他们的智慧是超群的 , 现代科学今天才弄明白的事情 , 其实古人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经总结出来了 。
古人云 , 凡事预则立 , 不预则废 , 意思是遇事应当提前有准备 , 既然我们知道了有洪灾的可能性 , 就要积极应对 , 做好准备 , 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