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北半球三大高压的围追堵截下 , 整个北半球都陷入了高温折磨之中 。
其中 , 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常驻 , 我国川渝地区更是犹如落入蒸笼一般 , 不仅难以形成降水 , 就连长江水系都因高温而变得旱情四起 。
在这种情况下 , 川渝地区实行了不少应对异常高温的政策 , 比如送水下乡、让电于民 , 又或者是提前收割旱地等 。
这些举措都让川渝人民倍感心暖 , 但其中却有一条让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 那就是四川的科学家们 , 竟然在这大热天里 , 给冰川盖上了被子 。
这其中究竟有何学问 , 且从四川的冰川说起 。
冰川盖被:无奈之举首先 , 让我们认识一下 , 这被披上被子的“主角” , 它的名字叫做达古冰川 。
达古冰川位于中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境内 , 整个冰川规模高达210平方公里 , 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代山地冰川 。
而且 , 达古冰川不仅罕见 , 它所在的位置也极为隐匿 , 甚至连不少当地人都不知道这里竟是冰川地貌 。
直到1992年时 , 日本地质科考队通过卫星图 , 发现了这隐藏极深的冰川 。
他们组成了一支科考队 , 远渡重洋来到四川 , 在历经一周的勘察后 , 正式确定了达古冰川的存在 。
更令人震惊的是 , 达古冰川竟然还是全球海拔最低 , 面积最大 , 年纪最轻的冰川 , 同时也是离中心城市最近的冰川 , 意义极其重大 。
须知 , 冰川是能够对周边环境和气候产生正向影响的 , 而且它还能储存大量淡水 , 有着“固体水库”的美称 。
可以说 , 达古冰川是利于人类生活的地质因素 。
但就是如此重要的一个冰川地貌 , 却在8月迎来了一个新的“造型”---------披上了被子 。
2022年8月17日时 , 南京大学科研团队和达古冰川管理局共同组成了一个科考队 , 他们身穿羽绒服 , 一同来到了达古冰川的面前 。
科考队站在冰川之上 , 在经过一番测量后 , 便拿出了一应设备 , 开始了钻孔、打桩的动作 , 就仿佛一支针对冰川而来的装修队 。
在完成所有的打桩工作后 , 队伍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白色“凉被” , 并一一将它们覆盖在每一块冰川之上 。
据不完全统计 , 这次施工的范围约有500平方米左右 , 也就是说 , 有500平方米的冰川被他们盖上了一层类似薄膜的“凉被” 。
要知道 , 在川渝高温的加持下 , 眼下可是达古冰川最热的时候 , 科考队的行为引起了网友们的不解 。
大家纷纷指出 , 给冰川盖上被子 , 不是会让它融化得更快吗?
但众人不知道的是 , 这次科考队盖上的“被子” , 那可不是普通棉被 , 而是南京大学研究团队基于纳米纺丝技术 , 制备成功的新型辐射制冷材料 。
因此 , 这种看似“凉被”的材料 , 其实融合了两大最先进的技术 , 一者就是纳米纺丝的高超制作工艺 。
另一者就是“辐射制冷” , 这是一种十分先进的制冷技术 , 它可以调节材料的光学性能 , 从而达到全天候制冷的结果 。
简单来说 , 就是这种材料覆盖到冰川上后 , 能够最大可能的反射太阳辐射 , 并且 , 该材料还有着强大的中红外发射率 , 这让它还具备了极强的散热降温的能力 。
此二者相互作用 , 进而就减缓了冰川的融化速度 , 是一项保护达古冰川的举措 。
而值得一提的是 , 这也并不是科考队首次为达古冰川盖被子了 , 早在2018年时 , 达古冰川管理局 , 就与中科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达成了合作 , 双方共同致力于研究冰川的消融减缓 。
在历经两年的研究后 , 也就是2020年时 , 双方便带着带着第一代隔热材料 , 来为达古冰川盖了起来 。
因此 , 这次所披上的“凉被” , 其实已经是第二代的隔热材料了 。
推荐阅读
- 没了头还能活18个月!6种断头还能动的生物,完全超出人类想象
- 科学家对自行车平衡的研究为何会达200年之久?
- 不用精子和卵子,科学家成功做出小鼠胚胎,有脑细胞有心跳!
- 亚马逊雨林中的“海洋大人物”,平均面积达到139万平方公里
- ?威少交易有眉目了,马刺在不搭进珀尔特尔的前提下可以吃进威少
- 天空神秘发光现象 究竟是外太空预警还是自然现象?
- 大脑是如何处理视觉区域传回来的信息的?
- 长生不老药试验成功,自古以来许多人追寻的长生不老不再是梦
- 鲸豚兽是如何产生的?它真的打破了生殖隔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