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无法重新登陆月球?是图纸遗失还是谎言?( 二 )


质疑之二——土星5号发动机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 , 是火箭发射成功的关键 。

土星5号共有三级发动机 , 第一级采用煤油发动机 , 第二三级采用可以二次点火的液氢-液氧发动机 。
第一级发动机命名为F-1 , 由洛克达因公司负责研发
其实这台发动机早在1960年 , 阿波罗计划开始之前就研发完毕了 。
NASA在爱德华空军基地向记者们展示了这台发动机 , 人们都惊叹登月计划速度太快了 , NASA则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
1961年4月 , 距离土星1号首飞还有半年时间 , F-1发动机成功的进行试车试验 , 正当NASA开香槟的时候 , 发动机喷注器出现了问题 。

你以为F-1的喷注器就是简单的几个喷嘴 , 其实喷嘴多的就像马蜂窝 , 其中煤油喷嘴3700个 , 氧化剂喷嘴2600个 , 管路32根 。
这样复杂的喷注器出现了燃烧不稳定 , 甚至导致发动机爆炸的严重事故 。 于是NASA召开紧急会议 , 商讨解决方案 。
洛克达因给出了解决方案——“拨钱” , 当2000万美元的资金到账后 , 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
说来也很好笑 , 洛克达因公司找到了普林斯顿几个教授 , 花重金要求必须解决问题 。 经过一堆公式的计算 , 结果就是“把喷嘴的直径适当扩大一点” 。
就是简单地扩一下喷嘴 , 就花了2000万美元 , 这可是上世纪60年代啊!当时我国的人均GDP才210元 。
第二级、第三级 , 采用的是液氢-液氧发动机 , 名为J-2

采用液氢-液氧发动机的原因是 , 同等能量下 , 其重量更低 , 腾出来的重量可以多运点设备 , 毕竟去一次月球不容易 。
至于环保 , 只不过是凑巧 , 当时的情况哪有人考虑环保呢?
J-2发动机原理:少量液氧和液氢进入燃气发生器并燃烧 , 产生的燃气推动涡轮泵将液氢、液氧泵至燃气发生器燃烧产生动力 。
NASA对这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那就是要保证绝对的安全 。
这个难度着实更大 , 因为液氢的沸点极低 , 为-252.8℃ , 它可以把管道周围的空气液化 。 而当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 , 温度可以达到2830℃ , 一冷一热两个极限 。
工程师们奋斗了无数个日夜 , 想出了解决办法 。
将所有的液氢管路、连接点、泵进行重新设计 , 增加一层真空隔热套 , 最大程度降低液氢蒸发 , 效果居然出奇的好 。
搭建一个管道 , 将一部分液氢引入受热部位作为冷却介质 , 用于降低温度 。
1962年 , J-2火箭发动机安装完毕 , 经过了多次试车后 , 于1963年进入生产线生产 。
发动机难题就这样被攻克了 , 当然背后少不了大量资金的支持 。
质疑之三——阿波罗号飞船
阿波罗号是目前唯一载人登上月球的飞船 , 其构思十分巧妙 , 是当时美国的巅峰之作 。
飞船由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 , 波音公司 ,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 洛克达因公司合作制造 。
“阿波罗”号总高29米 , 重约50吨 , 由指令舱(返回舱)、服务舱(推进舱)和登月舱3部分组成 。
指令舱:
相当于返回舱 , 是宇航员执行命令后返回的工具 。 呈圆锥形 , 高3.5米 , 最大直径3.9米 , 重6吨 , 舱内充以34.3千帕的纯氧 , 温度保持在21~24°C 。
舱内放有三名航天员的座椅 , 生活必备品、救生用品等等 。
同时装有姿态控制、制导导航、船载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等等 。
服务舱:
服务舱呈圆柱体 , 高6.4米、直径4米 , 重约25吨 。
舱内有主发动机、变轨推进器、燃料电池等 , 发动机推力达到了95.6千牛 , 能把飞船从月球轨道送回地面 。
登月舱:

登月舱重14.7吨 , 直径4.3米 , 高约7米 , 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 。
下降级由下降发动机、4条着陆腿和4个仪器舱组成 , 用于从月球轨道降落到月面 , 能把2名航天员送到月球上 。
上升级为登月舱主体 , 由航天员座舱、返回发动机、推进剂贮箱、仪器舱和控制系统组成 , 在登月过程中 , 2名航天员在这里生活和工作 , 完成任务后航天员乘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指令舱会合 。
阿波罗飞船虽然技术上很先进 , 但总体安全水平并不高 , 甚至在试验中还出现了三人死亡的现象 。
阿波罗13号的液氧罐发生爆炸 , 船上的三名宇航员差一点没有回来 , 其中就包括NASA最有经验的吉姆·洛维尔 。
现在的航天技术更加先进 , 但是为了确保安全 , 而没有采用 。
登月计划不再进行 , 主要因素是耗资太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