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母女服务区吃饭,妈妈的举动却令网友吐槽:这孩子算是“废”了


俩母女服务区吃饭,妈妈的举动却令网友吐槽:这孩子算是“废”了


文章图片


俩母女服务区吃饭,妈妈的举动却令网友吐槽:这孩子算是“废”了


文章图片


【俩母女服务区吃饭,妈妈的举动却令网友吐槽:这孩子算是“废”了】随着国民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 , 加上现在的家庭普遍只是育有一到两个孩子 , 父母普遍把孩子看得很重 , 事事都以孩子为中心 , 希望把所有的爱都给孩子 , 不愿让孩子多受一分苦 , 但有时候这种过度的爱却导致很多孩子养成了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 , 父母的爱变成了溺爱 。
前段时间 , 一位网友在高速服务区无意间拍下了一对母女俩在吃饭的照片 , 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 , 网友们看完照片都纷纷评论道:这孩子算是养“废”了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从网友分享的照片可以看出 , 这位妈妈很年轻 , 估计也就三十岁左右的样子 , 而孩子看上去也不过才五六岁 。 母女俩在一张餐桌上相对而坐 , 女儿的面前摆放着丰盛的饭菜 , 但这位年轻的妈妈面前却只有一碗泡面 , 如此鲜明的对比让经过的路人也都觉得非常诧异 。
但显然孩子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 反而手里一直拿着手机在玩 , 也不知是被手机内容吸引还是不喜欢面前的饭菜 , 孩子并没有去吃 。
女孩的妈妈见孩子只顾着玩手机 , 一直不动手吃饭 , 也没有要出言教育孩子的意思 , 而是一边吃着自己面前的泡面一边喂孩子吃饭 。
用餐的整个过程中这对母女基本没有任何沟通 , 女孩更是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 , 完全沉浸于手机之中 , 妈妈饭喂过来就张嘴吃一口 , 就这么吃完了一顿饭 。

如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做派 , 让网友们都不禁暗暗咋舌 , 加上泡面与丰盛饭菜的鲜明对比 , 更是令人觉得这位母亲有些过度溺爱孩子了 , 如此下去 , 这孩子早晚得“废” 。
孩子总有一天是要长大的 , 独立的生活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有着深远影响的 , 越独立的孩子将来在面对一些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也会显得越从容 。
作为父母 , 我们所做的一切 , 无非也是希望孩子将来可以成为能担当责任的独立个体 。 因此 , 比起一手包办、呵护备至 , 我们也许需要适当学会放手 。
那么 , 在日常生活中 , 我们家长要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自理能力的孩子呢?家长们不妨从让孩子从帮忙做家务开始 。
一、为什么要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名誉教授Marty Rossmann曾经做过一项纵向研究 , 在四个不同年龄段——学前阶段、10岁左右、15岁左右以及25岁左右对84名儿童进行了追踪 。
Marty教授通过对研究数据的分析 , 发现相比于没有做家务或者十几岁才开始做家务的孩子 , 3-4岁就开始做家务的孩子更有可能和家人及朋友关系融洽、学习优秀、较早实现事业成功、经济独立 。
研究发现 , 幼年时期给孩子布置家务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起持久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 让孩子变得独立自主 。

二、如何让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1、主动示弱 , 让孩子感到被需要
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 , 在这个阶段都是渴望被需要的 。 家长们可以试着主动和孩子示弱 , 向孩子求助:“可以帮下妈妈吗?”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 孩子会更有自信和责任感 , 也更愿意主动来分担家务 。
2、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
有的孩子可能一开始不喜欢做家务 , 家长们切忌不要生硬地强迫孩子 , 任何的启蒙、教育都不应以牺牲亲子关系为代价 。
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制定家务的分工清单 , 然后一起各自选择相应的家务来做 , 通过这种仪式 , 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拥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的 , 从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选择的工作 。
3、具体说明任务 , 给孩子做好示范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 , 他们的认知可能还无法理解一个整体的概念 , 比如“把房间收拾好” , 就很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不理解并挫败孩子的积极性 , 因此 , 家长们需要跟孩子具体地说明任务 , 让孩子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 , 怎么做 。
比如“把房间收拾好” , 家长们应具体地指出:把玩具装进玩具箱里 , 把书放到书架上摆放整齐等等 。
同时 , 如果孩子遇到一件事情不知道怎么做时 , 家长们应亲自给孩子做一些示范 , 耐心地教导孩子直接他能独立完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