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贝加尔湖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的一个裂谷湖 , 它拥有23615.39立方千米的水 , 水量比北美五大湖的总和还要多 , 并保有世界上22%至23%的淡水 。 贝加尔湖还是地球上深度最大、历史最久的湖泊 , 最大深度1642米 , 地质历史约2500万年 。 贝加尔湖是如何形成的?
群山环绕的贝加尔湖按体积计贝加尔湖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 , 按深度计也是地球上深度最大的湖泊 , 整个湖呈月牙形 , 位于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区 。 1996年 , 由于其独特的景观和地质 , 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
贝加尔湖处于一个群山环绕的地质结构中 , 周围部分高山能高出湖面2000米以上 。 湖底的沉积物大约有6100米厚 , 并因为地壳破裂在湖底产生了温泉 。 贝加尔湖地震频发且偶有强震 , 1862年的一场地震就淹没了北部色楞格三角洲约200平方公里的陆地 。
湖泊南北长680千米 , 东西宽40至50千米 , 最宽处达80千米 , 是亚洲第一大淡水湖 , 也是世界第七大湖 。 注入贝加尔湖的河流有336条 ,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色楞格河 , 它是蒙古和俄罗斯布尔雅特的一条主要河流 , 起源于蒙古 。
贝加尔湖的水文与气候还为1085种植物和1550种动物提供了优良的栖息地 , 它们中80%为贝加尔特有种 , 最出名的就是贝加尔海豹与贝加尔鲟 , 它们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是该物种中唯一可以在淡水里生活的品种 。
【杭州|深度近两千米,水量相当于五大湖之和,贝加尔湖是如何形成的?】
贝加尔湖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贝加尔湖四面环山 , 在湖的西岸 , 贝加尔湖山脉紧密环绕 , 最高海拔为2678米 , 东岸是巴尔古津山脉和乌兰布尔加西山脉 , 南部和东南部是哈马尔达班山脉 , 其山顶常年积雪 , 海拔3491米 。
从贝加尔山脉、巴尔古津山脉、哈马尔达班山脉的山顶和山谷 , 可以看出相当明显的山谷冰川痕迹 , 地质学家表示这意味着在过去的25万年贝加尔湖经历了不少于5次的严重寒潮 , 而最后一次发生在1至1.5万年前 。
贝加尔湖及其周围的山脉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和运动而形成的 , 而断裂和运动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 。 贝加尔湖地区的主要地质特征是它包含了构造的边界 , 即西伯利亚地台及其框架和萨亚诺贝加尔褶皱带 。
贝加尔湖与非洲大裂谷的形成过程相似 , 即两个构造板块逐渐缓慢地分开 , 这会在地壳中形成一个充满水的大裂缝 , 因此贝加尔湖实际上是位于一个裂谷内 , 与之相似的湖泊还有著名的维多利亚湖和坦噶尼喀湖 。
沿着贝加尔湖构造边界的构造运动从未停止 , 并表现为地震和湖岸不同部分的波动 。 从地质学角度来看 , 贝加尔湖所处的裂谷年轻且活跃 , 它每年扩大约2厘米 , 断层带也有着频繁的地震活动 , 在该地区生成了大量温泉 , 同时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强震 。
地面地震台每年能够记录该湖大约2000次的地震 , 具体数字可能更大 , 因为安装在湖泊不同深度的地震仪还可以捕捉地面地震台没有检测到的震动 。 1862年在色楞格三角洲以北 , 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因地震下沉了2米 。
贝加尔湖的水文特征由于湖泊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 所以贝加尔湖的气候比其他西伯利亚地区要温和得多 。 冬季平均气温为零下20摄氏度 , 夏季平均气温为11摄氏度 , 湖面在1月结冰 , 在5月或6月解冻 。 贝加尔湖的水温根据地点、深度和季节会产生较大变化 。
每年湖面冻结4至5个月 , 在此期间湖冰厚度大概近1米 , 部分可达2米以上 。 结冰时水温随深度上升而缓慢上升 , 冰覆盖处最冷 , 温度接近冰点 , 而200至250米处水温将近4摄氏度 。 湖面的冰融化破碎之后情况反转 , 顶层水在阳光下缓慢升温 , 湖水上部300米会呈现均热状态 , 温度达4摄氏度 。
贝加尔湖水很清澈 , 向下能见度能有40米左右 , 这是因为它的盐度低 , 矿物质含量也低 。 贝加尔湖还富含氧气 , 含氧量在深水区也很高 , 这将该湖和其他相似水体区别开来 , 如坦噶尼喀湖和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