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央视网消息:在过去六十多年中 , 科学家们对于空间种植和栽培植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 在各种空间飞行器中进行了20多种植物的培养实验 。 目前只有油菜、小麦和豌豆少数几种作物在空间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实验 。 而中国空间站这次空间实验的重要意义就是要首次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实现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 。
在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有这样一个仪器 , 专门用来模拟植物在微重力情况下的生长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郑慧琼:这就是一个回转器 , 它的作用是模拟空间微重力效应 。 因为空间的实验机会毕竟是非常珍贵的 , 要在天上做一次实验要等很长时间 , 所以在地面我们就制造出来这样一个仪器来模拟失去了方向以后对植物的影响 。 但是地面毕竟重力还是存在的 , 只能模拟空间的部分效应 , 所以最终要了解空间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 还必须要上到太空去做 , 所以这次我们在问天舱里面就有植物生长实验 。
本次项目聚焦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微重力怎样影响开花?微重力影响植物开花的分子机理是什么?能否利用微重力环境作用来控制植物的开花?围绕这三个关键的科学问题 , 通过分析、比较微重力在植物开花过程中的作用 , 获取微重力调控开花的分子基础与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 , 从而为将来在太空种植粮食提供理论指导 。
【中国空间站有望实现空间水稻】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郑慧琼:下一步 , 我们就是通过航天员在手套箱里面进行采样 。 我们分两种情况采样:一个是开花期的 , 把叶子采回来 , 然后通过冻存以后回来分析 , 在空间这些基因和蛋白质的变化跟地面进行比对;另外 , 我们在空间成熟的种子也采回来进行分析 , 分析种子的情况 。 这次我们希望能够成功地在空间收到水稻的种子 , 这样我们将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的培养 。
推荐阅读
- 我国重型火箭研制迎来喜讯,2030年登月不再是梦想
- ?中国空间站工程后续还将实施三次重大发射任务
- 专家脚踩地毯下玉米地“鞋不带泥”,农科院辟谣遭网友质疑
- 猪为什么会在世界范围内泛滥成灾?
- 鳄雀鳝到底能不能吃?为何美国有人吃鳄雀鳝?
- NASA的“Crew-5”空间站任务备受关注,因为有一名俄罗斯宇航员
- 用木星来指代太阳、月亮、地球的三星,金木水火土是四象
- 几个世纪以来,经常被忽视的草原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和复原力
- 已经长这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