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回母校演讲,把华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这句话说透了


孟晚舟回母校演讲,把华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这句话说透了


文章图片


孟晚舟回母校演讲,把华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这句话说透了


文章图片


近日 , 孟晚舟回到位于贵州的母校都匀一中 , 发表了《读书万卷 , 咖啡千杯》的主题演讲 。
都匀一中跟任正非一家渊源很深 , 任正非的父亲任摩逊曾担任都匀一中的校长 , 母亲程远昭曾任都匀一中数学教师 , 学校的校训“立志 , 崇实 , 担当” , 也是任正非邀请了社会各界人士经过研讨最终确立的 。
据当年参加研讨会的人透露 , 研讨会的规格很高 , 体现了任正非“小事大办”的风格 , 或者说任正非对于校训这个事的重要性跟一般人的认知不一样 , 所以他很认真 。
相比对母校的捐款 , 任正非这六个字的贡献可能更大 , 他看重的是对学生精神追求的引导和培养 。
孟晚舟这次回到母校 , 其演讲也重点讲到了学生的心智成长 。

“人人皆可为师 ,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 ”
孟晚舟表示 , “读书万卷 , 咖啡千杯” , 是她一路走来的所观与所思 。 从学校到社会 , 每个学子都要懂得保持开放 , 不断学习 。
“步入社会后 , 我们慢慢认识到‘孤举者难起 , 众行者易趋’ , 任何一点进步都需要他人知识与经验的分享 , 每一次与他人喝咖啡的机会 , 就是一次难得的思想交汇 , 咖啡千杯就是聚他人之智慧来打开自己之思路 。 ”
华为公司有很多的咖啡厅 , 华为倡导公司的员工和专家能够经常喝咖啡 , 这不是为了休闲 , 而是为了促进交流和沟通 , 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创新 。
孟晚舟说员工的活力与创造力才是创新之源 , 而华为最主要的价值创造就是创新 , “未来不是省出来的 , 而是持续投入和努力奋斗所创造出来的 。 ”

众所周知 ,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是任正非经常提到的一句话 , 在华为 , 这句话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
华为的咖啡店 , 包括“稼先社区”、“黄大年茶思屋”等网络平台 , 就是让大家多发言 , 多交流 , 一切都是为了促进思想的发酵 。
任正非表示“黄大年茶思屋”就能起到很大的激活作用 , “很多员工自己做了很多东西 , 在公司里不知道与谁交流 , 就在‘黄大年茶思屋’平台上找到很多朋友 , 一起交流 , 一起解决了很多问题 。 ”
孟晚舟在演讲中表示华为如今在很多大学校园里或者高校附近 , 也建立了“黄大年茶思屋” , 她指出 , 热火朝天的讨论、思维火花的碰撞 , 往往是灵感的源泉、攀登的起点 。
这里简单说下“黄大年茶思屋”的由来 , 黄大年是中国地球物理学家 , 他生前把自己办公室对面的一间储藏室改成了活动室 , 取名“茶思室” , 大家可以喝茶 , 也可以喝咖啡 , 意在提醒大家“慢下来 , 想一想” , 所思之物 , 是他们所有研究的起点和归宿 。 任正非得知这个故事后 , 就提倡公司成立茶思屋 , 各个部门打开边界 , 形成一个个的“罗马广场” 。

华为公司如此做 , 别的公司也可以见贤思齐 , 学一学 。 特别是孟晚舟提出的“点、面、场”的理念 , 很有价值 。
“我们鼓励每位员工多读、善思、能辩 , 从悠久而璀璨的人类文明中获取智慧的力量 , 从他人和行业的优秀实践中寻找突破的方向 , 打开思维的天花板 , 这是‘点’的开放” 。
孟晚舟表示 , 员工首先是自我开放 , 博观而约取 , 厚积而薄发 , 多读书 , 多研究别人的经验 。
反之就是坐井观天 , 固步自封 , 骄傲自满 , 这就是走向了开放进取的对立面了 , 让自己失去了更进一步的可能 。
而所谓“面” , 就是说员工不要闭门造车 , 要积极跟外界交流 , 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 借他山之石吸收宇宙能量 。
【孟晚舟回母校演讲,把华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这句话说透了】
至于“场”的开放 , 就是“把先进论文和技术难题公开发布到网上 , 欢迎行业和社会合力推动、互相启发、竞相破题 , 让创新的力量奔涌向前” 。
从点到面 , 从面到场 , 如此一来 , 创新的力量就能汹涌澎湃 。
而且这种积极主动的交流对个人、公司和社会都是有利的 , 孟晚舟举了一个例子 , 某个研究“类脑智能”的博士生加入华为后 ,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喝了1000多杯咖啡 , 经常泡在茶思屋里跟专家、老师、学生和客户等进行交流 , 最后他的团队与产品线联合完成了20多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 发表了10多篇论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