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咖啡灭绝”还有多少年?( 二 )


这样一来 , 这里种植面积最大的咖啡皇后“阿拉比卡咖啡”会遭到严重打击 , 因为这种咖啡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 。 它们的最佳生长气温在18℃-24℃之间 , 如果温度长时间超过30℃ , 它们的生长就会停止 , 树叶变黄 , 枝干僵化长出肿块 。
【距离“咖啡灭绝”还有多少年?】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为了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逃避夜晚的高温 , 巴西咖农们“只好把他们的咖啡园向海拔更高的地方迁徙 。 但事实上 , 世界上大部分咖啡种植区 , 已经位于当地海拔最高的山峰了” , 总不能再飞上天去种咖啡吧!
从2010年以来 , 大量的咖啡树丧失元气相继枯萎 , 咖啡豆不断减产 。 与此同时 , 咖啡的需求量却越来越大 。 仅在中国 , 截至2022年6月30日 , 上海咖啡馆数量达到了7857家 , 数量远超纽约、伦敦、东京等 , 是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每万人咖啡馆拥有量为3.16家 。
而巴西、越南这两大世界上最重要的咖啡种植园气候都在慢慢恶化 , 根据国际研究报告 , 未来至少有一半的种植区将产不出咖啡豆 。
在中国云南 , “咖啡气候”亦堪忧 。 据云南网2020年的报道 , 截至3月31日 , 全市咖啡因干旱受灾面积16.22万亩 , 初步估算造成经济损失7413.5万元 。
一方面是萎缩的供应 , 一方面是增长的需求 , 咖啡价格必然陷入波动 , 并且持续走高 。 我们今天就已能隐约察觉到咖啡价格到底有多贵 , 为什么星巴克一次又一次的涨价 , 瑞幸、Tims涨价紧随其后 , 雀巢Nespresso胶囊价格今年也坐不住了 。
我们现在还无法说清楚 , 咖啡市场上的咖啡豆平均价格到底会以怎样的速度增长 。 但在作者看来 ,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咖啡市场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我们的生活习惯也是 。 未来 , 只有那些依然能消费得起这种高价咖啡的人 , 才能随口许下‘让我们喝杯咖啡吧’这种轻松的约定 。 对于那些普普通通挣钱养家的人来说 , 则要和咖啡说再见了 。 ”
可以改变吗威尔弗里德·博默特与玛丽安娜·兰策特尔 , 长期关注环境与粮食 , 前者是农业科学家 , 柏林世界粮食研究所的联合创始人 , 后者是跑遍全球采写农业故事的记者 。 这两位德国作者共同写成《地球不在乎:被气候变化毁掉的餐桌》 , 让这本书具备了相当的可读性 。
12个故事指向同样的命题 , 在加州、巴西、法国波尔多庄园、西班牙菜园、尼罗河畔……作者看到一旦水热条件变化 , 对农业的伤痛和农民的无助 。 用故事来讲述食物的系统性风险 , 对我们理解气候变化非常有效 。
气候变化 , 这个听起来离我们很远 , 甚至“人畜无害”的词语 , 很多人觉得这个问题挺无聊 。 可当它作用于我们每天都在打交道的食物时 , 才知道气候变化并非“与我无关” 。

图片来源:新华社
除了杏仁和咖啡 , “胡萝卜和西瓜的末日”“巧克力——未来的奢侈品”“海洋酸化危及鱼类”……一个个故事看完 , 心情难免沉重 。
好在最后的最后 , 作者也告诉了我们 , 并非全无办法 , 人类可以不再一错到底 。 很多人在行动 , 在农民与消费者之间再次建立起一座可以交流沟通的桥梁 。 在面对气候变化时 , 世界各地的农场主和农民们 , 都尝试了大量的高新科技和可持续的生产方法 , 但是为了确保未来全球的粮食安全 , 我们还必须认识并改变 。
我将作者的建议整理如下:
1.改善土壤质量
我们的土壤质量不仅决定土壤肥力 , 还与粮食产量密切相关 , 优质的土壤能吸收并保存更多的水分 , 是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克星 。 因此 , 不仅耕地及牧场的土壤质量至关重要 , 森林、公园、花园、哪怕是家庭门前小花园和你的屋顶花园 , 每一块种植植物的土地都应重视土壤质量 。
2.让可持续发展农业有利可图
施用生物有机肥料的农业耕作方式 , 是最适宜土壤良性发展的 , 能够有效减轻或平衡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 当农场的农产品经过生物有机认证后 , 农民们可以获得一定的额外收入 , 这对他们的生活极为重要 。 农业经济的发展 , 跟任何一种经济部门一样 , 都是供需、成本与收益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我们决定吃什么 , 也就决定了生产方式 。
3.支持科学研究
如果想要在未来依然可以有地可种、有粮可收 , 农民们必须做好完全准备 , 应对气候不断变化 。 而科学研究工作 , 将农村作为露天实验室 , 可以为农民们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工具与方法并不断补充、完善和扩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