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像是“伺候人的” 。
03同情救不了消亡
看不得他们干活 , 把“卖体力”视为“被作贱” , 被认为是一种廉价而伪善的同情 。
但残酷的是 , 如今很多人还愿意照顾他们的生意 , 同样是出于一种同情 。
据那位被网暴的旅游博主所说 , 他之所以会坐轿子 , 是因为在半个小时内 , 都没看到有谁选择坐轿子上山 , 几位轿夫都坐一起闲聊等生意 。
他决定去帮他们 , 所以雇了其中两位 。
途中 , 他得知其中一位大叔儿子快毕业了 , 得多赚点钱 , 最后没坐完全程 , 就转了600元给轿夫 。
听起来是一个感人的善意故事 , 但一件事是商业还是慈善 , 性质还是很不一样 。
包括开头那位帮助80岁老年棒棒的博主 , 看不得爷爷没活干 , 替他跟商家谈了一些活 。
视频中 , 她为了给爷爷分担 , 甚至咬着牙帮挑了一段路 。
但这样的“热心帮助” , 又能帮得了几回呢?
年轻人的排斥只是一种结果 , 一个工种的衰弱消亡背后 , 往往有着更结构性的时代原因 。
往回看会发现 , 轿夫、棒棒、挑山工等靠人力搬运的工种 , 多出现在地形特殊或城市工业文明尚未覆盖到的地方 , 比如山区、景区 。
山城重庆“出门就爬坡 , 下船就上坎”的地理环境 , 交通运输不便 , 孕育了棒棒这样的特殊行业 。
所以上世纪80年代 , 重庆街头的棒棒比行人还多——这不是文明的体现而是城市阶段性的需要 。
但随着城市加速发展 , 朝天门码头改造 , 阶梯一年年减少 。
电梯房越来越多 , 而这些从乡下进城的棒棒们 , 租住的便宜巷子被拆得越来越少 。
此外 , 电商和物流的发展 , 也挤压着“棒棒”的生存空间 。
据新京报采访过的一位棒棒所说 , 十年来很多棒棒都纷纷转行:
“送外卖的、上工地的、进厂的、去开滴滴货运的 , 都有 。 ”
“搬家工人更职业更现代文明 , 有平台正规的派遣监督 , 我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棒棒呢?”一位00后疑惑地发问 。
数据也显示 , 棒棒在20年内迅速减少 , 只剩一些佝偻的老年人 。
“现在的娃儿都读过书 , 能找到体面工作谁愿意来吃这个苦?”
城市文明有城市文明的逻辑 , 一个后继无人的工种消亡 , 往往是一个时代的选择 。
就像泰山周边很多家庭 , 祖祖辈辈靠山吃山 , 一副肩膀挑着成批的货物 , 养家糊口 。
但随着盘山公路的修通、景区缆车的修建 , 挑山工们已经逐渐不被依赖 , 渐渐消失在大众面前 。
而“棒棒们”之所以那么恭恭敬敬地卖力干活 , 干完后连连道谢 , 到了还要被你我这样所谓的文明人嫌不适 。
是因为预感到快被时代彻底甩出去的他们 , 只想紧紧抓住越来越少的一单单生意 。
比起互联网上空泛的大谈尊重或同情 , 他们更需要的也许是挣钱 。
只是原本 , 他们还能靠出卖体力来赚 , 现在社会却已经连这样的机会都不给他们了 。
【同情完又砸他饭碗,太讽刺了】
推荐阅读
- 代表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应用
- 重庆12岁男孩玩游戏花掉17万,妈妈无奈卖房:小孩不知道赚钱辛苦
- 重庆江北,某餐馆,两名男子点了一桶酒水
- 重庆女子怀疑丈夫出轨,在卧室装摄像头,情妇身份让人崩溃!
- 广东中山:男子在南朗镇持水果刀连捅女友数刀,没想到一逃就是二十三年
- 2009年色情网站“丁香”覆灭:7.3亿浏览量获利千万,是谁在操控
- 重庆,女子李某与男子老陈,相约到酒吧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