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红毯走玉米地, 专家爱惜羽毛让人叹息, 远离土地还能叫农业专家?


踩红毯走玉米地, 专家爱惜羽毛让人叹息, 远离土地还能叫农业专家?


文章图片


踩红毯走玉米地, 专家爱惜羽毛让人叹息, 远离土地还能叫农业专家?


文章图片


踩红毯走玉米地, 专家爱惜羽毛让人叹息, 远离土地还能叫农业专家?


文章图片


踩红毯走玉米地, 专家爱惜羽毛让人叹息, 远离土地还能叫农业专家?


十指不沾阳春水是对一些养尊处优的富家女的评价 , 两脚不沾泥原本也是对一些富人的评说 。 可是身为农业专家 , 却爱惜羽毛 , 在田间做活动 , 两脚不沾泥 , 让人感到非常迷惑 。

【踩红毯走玉米地, 专家爱惜羽毛让人叹息, 远离土地还能叫农业专家?】近日 , 互联网上有一段农业专家踩地毯走玉米地的视频迅速走红 , 该事件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 网友评论褒贬不一 , 甚至有网友怀念起了已经过世的袁老 , 我看到这段视频也很惊讶 , 在十几年前 , 我是跑过农口的 , 认识不少林业局、农业局、植保站、种子站的专家 。 而他们参加活动 , 大多是应付形式的站在台上敷衍一下 , 反而是抽口就跑到田间地头 , 抱着果树、花木跟农民们侃侃而谈 。

一方水土一方专家?差别这么大么?据了解当天有不少专家参加了贵州某地组织的玉米田间交流活动 。 事后澄清 , 由于活动组织方考虑到天气原因 , 为了防止出现安全隐患在现场铺了很长一段距离的毯子 。 同时还表示 , 现场铺的不是地毯 , 而是常见的土工布 。

面对网上的强烈舆情 , 会务组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 网友纷纷指责:农业专家虽然是和农作物打交道的 , 但首先是要和土地接触 。 专家们光鲜亮丽、脚不沾地的考察活动能得出什么数据呢?
不过也有人觉得网友们实在小题大做了 , 部分人看来:该活动是当地组织的 , 当天刚刚下完雨 , 铺上防滑的土工布不是很正常的吗? 专家都是应邀过来的 , 算是客人 , 做点保护措施可以理解 , 不然你大老远叫人家过来 , 让人家满身泥回去 , 这交流会的主办者回去都得让领导开除了 。

我们可以平心静气的考虑一下 , 专家肯定是被当地邀请过来的 , 他们参加这样的活动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 考虑到影响 , 专家们肯定不会主动提出铺地毯 , 这算是当地的自发行为 。 那不可能有专家说:你田里给我铺上地毯 , 不铺地毯我不去 , 这也太跌份了吧 。

那么作为一名农业专家 , 面对主办方的如此操作真的应该理所当然的走在土工布上吗?有人可能觉得土工布本就不值钱 , 铺一下又怎么了?但是别忘了 , 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实践不是说说就可以的 , 虽然有些体力劳动可以不做 , 但是现在连脚都不敢沾地了吗?


农业专家是要扎根在田间地头的 , 光靠在实验室里写写数据、做做样子是出不了成绩的 。 如果不想脚踩在泥土地里 , 为什么当初会选择从事农业行业呢?虽然说主办方声称当时刚下了雨 , 我们不能从道德上要求这些专家们沾一身泥 , 但这些专家看到主办方的这些“细心操作“肯定是没有阻止的 。


如果专家们如果连土地都不敢接触 , 那么还怎么继续从事农业工作呢?这样流于形式的“秀场“的交流成果又是什么样的呢?答案可想而知 。

该事件发生后 , 有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到怀念起了已经去世的袁隆平院士 , 像袁老这样的农业专家才是真的专家 。 袁老在世的时候去田里观察水稻的长势也没有这些专家们派头那么足 , 不说袁老的研究成果 , 我们看到袁老的照片大都是他站在稻田里观察水稻 , 更何况袁老88岁的时候还亲自在田里插秧呢?以上专家有没有在丰收时节亲自下田体验一下呢?

肯定是没有的 , 如此爱惜自己衣衫的专家们也难怪被广大网友诟病了 。 这样脚不沾泥的农业专家是要不得的 , 也不会静下心来耕植农业 , 这样只会摆样子、浮躁的农业专家又怎么会做出利农、利民之事呢?
有网友说:要保护好专家们 , 在办公室把拍好的图片发给他们看就行了 , 出来不安全 。
您觉得他这种说法好么?
图源互联网 , 侵删 。 和你一起看教育趣闻 , 分享教育理念 , 了解学科知识

期待您的关注、分享和点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