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说起心理学 , 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弗洛伊德 , 这位一百多年前的奥地利心理学大师 , 创立精神分析学派的“精神分析之父”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 , 出版了大量的精神分析专业作品 , 其中1900年出版的《梦的解析》最为著名和广泛流传 , 一度成为心理学的代表 。
《弗洛伊德传奇》一书并非介绍弗洛伊德的生平 , 而是聚焦于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 , 从创立到发展期间的种种波折和冲突 , 并结合其经典理论进行剖析 , 探究和解构弗洛伊德创立这些经典理论的思考和验证过程 , 从而揭开弗洛伊德自身的潜意识世界 。
是的 , 可以说 , 弗洛伊德就等于精神分析 , 精神分析就等于弗洛伊德 。 因此 , 探讨精神分析理论也不可避免地要对弗洛伊德这个灵魂人物进行探讨和剖析 。
一个伟大的思想学派和理论的创立往往是充满艰难和阻力的 , 一开始便不被大多数人所接纳的 。
作为心理学开山者、精神分析之父 , 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思想并非是完美的 , 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方面 , 也有许多旁人无法理解的地方 。
也许是弗洛伊德的这些思想理论过于前卫 , 也许是其尖锐地触达人性的本质 , 因此引起了许多人的抗拒 。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 , 古典精神分析以及弗洛伊德倡导的泛性论遭到许多人的批判 。
这种不和谐的情况从弗洛伊德1910年创立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伊始便存在 , 协会成立的最初几年就处于分裂和矛盾冲突之中 。
曾被弗洛伊德最信任最看好的两个“接班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荣格 , 分别前后离开了协会并创立自己的门派 , 弗洛伊德将其看作是一种背叛 。
特别是荣格 , 弗洛伊德曾将他指定为自己的继承人 , 也希望将自己的权威“移情”到荣格身上 , 接替自己的位置 。 但荣格的离去形成了一种“负移情” , 严重地打击了弗洛伊德和整个精神分析协会 。 这也被弗洛伊德认为是两人的潜意识动机无法容忍他的权威而导致的背叛行为 。
可以说弗洛伊德是一个自大而骄傲的人 , 他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 对于背叛者 , 他无情地进行批判 , 努力而坚决捍卫精神分析的地位 , 也更加坚定地认为没有人能比自己更清楚精神分析究竟是什么 。
他定义了精神分析学说的三个根本观点 , 即“压抑、神经官能症中的性动机、潜意识”三大概念 , 以此来证明背叛者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偏离和思维方式的分歧 , 也对精神分析学派限定了一个严格的框架 。
及至后来发展出新精神分析学派 , 精神分析的研究范畴和理论学说进一步扩大 , 不再囿于弗洛伊德的泛性论 , 越来越多的问道者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成果 , 如拉康、卡伦·霍妮、沙利文、埃里克森、弗洛姆……
相对心理学的其他讲究实证的流派 , 精神分析理论似乎难以用实证来证明 , 它关注早年时期的行为影响 , 追溯人的过往对当下的影响 。 这些关于个体的心理研究往往难以有确切的印证 , 因此也引来人们的质疑 。
我初次接触精神分析理论的时候 , 也感觉有些理论难以理解和认同 , 特别是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倾向于将人的动机和思想精神都归结到性上面去 , 显得过于极端 。
尽管弗洛伊德后来对此有所修改 , 新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方向也进行了新的调整 , 但人们仍然对精神分析存在一些无法理解的地方 。
弗洛伊德创立的经典理论包括有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时期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等 。
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 , 他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的两个概念 , 其中“死本能”是个体内部驱力、行为的主要动力 , “死本能”会导致人进行对外攻击或者自我攻击 , 对人有破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