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健康好文百里挑一#
俗话说 , 没有1顿大餐解决不了的问题 , 如果真的解决不了 , 就再吃1顿 。 生活水平提高后 , 吃饭这事儿 , 已经告别解决温饱的基本需求 , 而是更多向情感及情绪需求层次迈进 。 同时 , 食品产业化 , 使得美味可口、方便易得的食物 , 越来越丰富 。 此外 , 聚会吃饭 , 已经演变为重要社交方式 。 吃 , 不再是为了饱 , 更多是为了获取快乐 。 那么 , 这种为享乐或减压而进食的行为 , 会对健康带来哪些影响呢?咱们现在就结合最新的科研结论 , 为大家解读相关的要点 。
吃东西这事儿 , 在科学界 , 被划分为稳态摄食及享乐性摄食 。 因为能量缺乏而诱发的摄食行为 , 称为稳态摄食 , 简单说就是 , 饿了就想吃 。 因为奖赏或享乐的目的而诱发的摄食行为 , 则称为享乐性摄食 。 简单说就是 , 为了高兴而吃 。 享乐性摄食 , 会让人们在满足能量需求之后而吃东西 , 容易引起暴饮暴食等饮食失调 , 继而导致肥胖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 并且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和癌症的发病风险 。
我国学者 , 8月26日在《自然》系列的《分子精神病学》分册上发表了1篇论文 。 研究表明 , 稳态摄食与享乐性摄食所激发的神经环路 , 存在着差异 。 通过脑激活图谱分析后发现 , 外侧隔核中的神经降压素阳性神经元 , 是调节享乐性进食的关键节点 , 这类神经元投射到下丘脑结节核的神经环路 , 是抑制享乐性摄食 , 从而治疗肥胖的潜在靶点 。 没下班就开始吆喝 , 然后赶往餐厅 , 吃下去的东西 , 不仅走胃 , 还会走脑 , 激发特殊的大脑回路 , 让人越吃越开心 , 越想开心 , 就越想吃 。
吃东西 , 是由食欲所驱动的 , 而食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2019年 , 《国际肥胖杂志》上曾经发表过1份报告 。 研究表明 , 晚上容易额外进食 , 如果遇到压力 , 则更易导致暴饮暴食 。 因为 , 饥饿激素水平的傍晚后 , 会快速上升 , 而饱腹激素水平 , 会开始下降 。 压力的增加 , 则会增加饥饿激素的水平 。 上了一天班 , 还遭上司白眼 , 忙累加上压力 , 会促使饥饿水平大幅上升 , 为减压而吃 , 就成为傍晚活动的主要动力 。
细心的朋友 , 可能会注意到 , 带着压力的时候聚餐 , 会选择更多的高脂食物 。 有些年轻的上班族 , 工作业绩越差 , 就越想吃肉、吃大餐 。 这是因为 , 高脂饮食会增加中央杏仁核的神经肽表达 , 这种神经肽 , 具有抗焦虑的作用 , 同时 , 也会与糖皮质激素、瘦素、胰岛素等一起 , 调节机体的能量平衡 。
年轻人 , 尤其是姑娘们 , 还要注意1个细节 , 就是与闺蜜约会 。 这种约会越频繁 , 诱发肥胖的可能性就越大 , 而关键的问题 , 就是饮食 。 因为 , 女性聚会 , 边吃边聊 , 感觉挺开心 , 但是 , 可能会吃下较多水果、喝下几杯饮料 。 科学研究则表明 , 摄入果糖 , 可以引起大脑的变化 , 促进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 。 因为 , 果糖与胰岛素水平降低有关 , 而胰岛素是重要饱足信号激素 。 饮料中的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 , 则会增加女性和肥胖人士的食欲 , 让人吃得更多 , 胖得更快 。
享乐与减压的道路上 , 布满食欲暗坑 , 怎么办?答案是 , 可以尝试10种抑制食欲的食物 。 这类食物的清单 , 包括水、咖啡、杏仁、苹果、鸡蛋、红薯、黑巧克力、豆腐、绿茶、燕麦片 。 比如 , 餐前喝2杯水 , 吃饭时可以减少约90千卡的热量摄入 。 先喝咖啡 , 再吃东西 , 可以在短时间内抑制食欲 。 苹果含果胶和可溶性膳食纤维 , 能够产生饱腹感 。 燕麦片 , 则可以增加食物的消化过程 , 延缓餐后血糖水平的上升 。 当然 , 关键的是 , 需要意识到享乐式摄食的健康影响 , 尽量为解决饥饿而吃 , 避免为开心、减压而吃 。 因为 , 咱们是普通人类 , 难以控制自己的大脑生理反应 。
爱谁 , 就把健康传给谁 。
【科学家分析大脑回路后发现,肥胖的根本原因,是享乐式进食】你的健康 , 我的关注 。 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 , 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等系列 , 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 。 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及转载 , 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
推荐阅读
- 太阳风暴,是引发地震的原因之一?有些科学家真这么认为
- 一斗穷,二斗富是真的吗?中科院揭示“斗”和“簸箕”的基因奥秘
- 科学家:宇宙大爆炸的原子溅落地球上,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奇妙世界
- 地球实际上能够养育多少人?这不仅仅是一个数量问题
- 地球未来将会消亡,列举三种地球结局的推测,人类会失去家园
- 阿根廷巨鹰真以吃狮子为生?翅膀超7米身高超2米,仍未找到天敌
- 人类细胞为什么不会继承父母的年龄?科学家:生殖细胞会“归零”!
- 地球将进入第二人类文明?巴拿马猴已学会石器生活,引科学家担心
- 大气中存在神秘生物?鸟类发生大规模死亡,研究者认为极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