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新冠三年”的暑期游:是热度回升还是寒气逼人?( 四 )


在民宿经营者张文轩看来 , 今年暑期经营情况应该说是“较为平淡” 。 他目前创办了三家民宿 , 其中白相里·绿水人家民宿是吴江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南厍e村”首个乡村振兴项目 , 在与本地乡村进行深度融合方面是标杆性项目 。 “我们位于苏州的民宿主要客源是上海那边 , 占比约70%-80% 。 苏州这边防疫政策比较严格 , 对接待上海游客有诸多限制 。 所以散客明显比原来少了特别多 。 ”

他表示 , 民宿现在主要靠本地客源和让民宿成为本地研学机构举办活动的平台来维持生计 , 自然博物旅行、达尔文自然教育、皮划艇俱乐部等 。 今年暑假整体情况和往年差不多 , 高峰期周末能满房 , 平日入住率则在60%左右 , 整体微有盈利 , 不会亏钱 。
这看起来并不是个糟糕的成绩 , 但他表示这仍是客流明显下降后的结果 。 “往年只做散客就可以达到这个数据 , 但今年加上研学才维持住 。 ”
在天堂地狱反复横跳 , 如何应对?
没疫情 , 就天堂 , 人流一波波涌来;有疫情 , 就地狱 , 该关停关停 , 具体停业多久只能听天由命 。 将近三年的时间 , 让越来越多的旅企习惯了这样的“反复横跳” 。 疫情是旅游业发展波段的核心主线 , 这并非简单一句“努力创新”就能改变的 。

“其实主要就是看疫情 。 ”陶磊感慨 , “我们就算是在产品和营销上做创新也都是细节处 , 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 现在我们就是有疫情就停 , 没疫情就做 。 西藏的线关停了 , 就做别的路线 , 那些路线可能不那么赚钱 , 但还是有业务的 。 ”
但疫情不可控 , 业务却总要继续下去 。 对此 , 企业能做些什么?
开源节流
为了更长久地运营 , 赤道行也不得不“开源节流” 。 疫情后 , 赤道行的办公室从成都市中心的环球中心搬到了普通写字楼;核心团队由30人缩减到了不到15人;销售渠道也砍去近2/3 , 只留下效率最高、最必要的那几个;一些“创新”但收益不理想的线路也砍掉了 。 “我们主要是维持‘小而精’的团队 。 ”

(图源:星乐度露营度假区)
在开源节流上 , 陈博则表示 , 要想减少成本 , 只能运用成熟的商业模式多开项目 , 大盘开源大盘节流;通过综合性减少平均管理成本来实现规模化效益 。 这样既能保持项目的高品质 , 也不会增加资金成本压力 。 “我们已经在江西赣州南康落地了星乐度露营乐园 , 今年底二期也将开业 , 加上我们在广东省内、广西等地积极拓展 , 等业务变得更加成熟 , 节流效果会更加明显 。 ”
作为大横琴星乐度公司的上级公司—大横琴泛旅游有限公司也比较注重通过资源整合来节约宣传成本 。 陈博表示 , 大横琴泛旅游公司在年初整合资源 , 下属设四家子公司:分别负责城市休闲全业态运营(以星乐度品牌为主导)、横琴公共资源文旅化运营、酒店运营及管理、 品牌策划及创意设计 。 公司构建统一的营销模式、共享营销渠道 , 由总部牵头并合理分配资源 , 以将宣发效果最大化 。 “比如我们邀请小红书达人 , 可能就是由总部牵头进行资源分发 , 他们的旅游直播会串联整个横琴的景点 , 既包括星乐度露营小镇 , 也包括酒店公园 。 ”

(图源:星乐度露营度假区)
另外 , 与政府进行深度合作也是重要节流方式之一 。 “我们星乐度这边就部分负责了横琴合作区深井隔离酒店隔离餐保障的工作 。 这样我们能够从政府那边挣得更多的防疫补贴 ,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模式下一方面能充分灵活调整人力资源 , 同时也可以为合作区的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 ”
开拓新业务
只是在产品细节上“雕花”不管用的话 , 就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开发适应疫情条件下需求的新业态 。
陈博表示 , 星乐度露营小镇充分完善自身产品线 , 在今年5月 , 其以“恐龙”为主题、以精致露营为主要体验产品的全新业态产品——星乐旷野正式面市 。 与小镇内其他部分价格相对较高的木屋住宿、房车住宿与多日露营不同 , 在这里游客享受的主要是短期微度假 , 帐篷手动搭建、下午茶及篝火晚会的乐趣 , 产品单价较为便宜 , 如下午茶的单价仅199元/份 。

星乐旷野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研学课程(图源:星乐度露营度假区)
“我们主要就是想让业态更丰富 , 在消费‘降级’、人均消费尤其是二次消费降低的情况下给消费者提供更多内容选择 。 ”陈博表示 。 他指出 , 现阶段星乐度的房车、民宿等高消费项目客单价及小镇门票与往年价格基本持平 , 但消费者对二次消费的热情明显下降 。 为了更近一步填充项目内容 , 激发消费者消费热情 , 所以做出星乐旷野项目作为“消费补充” 。 “我们希望能让会享受慢节奏生活的珠海市民周末都来这里 , 吃吃烧烤 , 玩一玩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