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在填写研究报告 , 采集数据 , 调查原因的同时 , 还要处理人工海洋当中的鱼类尸体 。
既然降雨不行 , 科学家又想到人工补给的方式 , 稀释人工海洋的盐分 。
但是 , 由于蒸发量的不确定性 , 人工海洋的含盐量每天都在变化 , 科研人员只有估摸着在海水当中注入淡水 。
如果注入的太多 , 海水淡化 , 也会导致海洋生物无法生存 。
到了最后 , 人们甚至懒得去管理人工海洋了 , 因为更大的问题来了 , 基地当中出现了温室效应 。
温室效应的出现可以说是并不意外的 , 一方面空气当中残留的水蒸气无法消散 , 促使大气温度升高 。
另一方面 , 阻绝外部的玻璃板在阻拦了环境的同时 , 也将室内的温度保存在其中 , 长此以往 , 生活在其中的人就像是在蒸桑拿一般 。
人可以通过体液等方式调节 , 适应这样的环境条件 , 但是对于动植物来说 , 却是致命的 。
大量的植物死去 , 食物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 在残酷的竞争当中 , 动物们的数量急剧衰减 。
在植物的死去 , 又会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 出现更强的温室效应 。
研究人员们在对基地的生态圈“缝缝补补”当中 , 度过了21个月 , 终于忍受不住环境 , 选择了退出 。
因为基地的环境已经变得非常恶劣 , 当中的温度长期持续稳定在40摄氏度以上 , 大量生物的残骸腐烂在其中 , 散发着臭味 。
如果不是时刻有着氧气注入 , 恐怕当中的环境还会更加恶劣 。
在一片哗然当中 , 官方宣布了这场实验的失败 , 也就意味着所有人的资金都将付诸东流 。
虽然实验室失败的 , 甚至还引来了民众的嘲笑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这场实验让人们意识到 , 地球只有一个 , 人类很长时间内都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来模拟地球的环境 。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 是人类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
而且这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经验 , 毕竟在科研的道路上 , 都是要经历失败的 , 只要总结好失败原因 , 相信下一次 , 再下一次 , 总能够成功 。
地球的圈层
那么 , 地球究竟存在怎样的圈层环境 , 让人类都难以模仿呢?
广义上来讲 , 地球分为四个圈层 , 分别为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
每个圈层之间环环相扣 , 利弊相关 , 在维持地球平稳的运行上 ,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首先 , 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和环境 , 是所有生物存在的基础条件 。
人类也正是依靠地球的岩石圈 , 才建立起了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建筑 , 促使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 。
没有岩石圈的星球是非常恐怖的 , 比如木星 , 就是气体星球 , 其内部的高压达到了4000万帕斯卡 。
生物圈则是维持着地球的活力 , 维持地球的生态系统平衡 。 比如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 , 调节空气中的温室气体量 , 减少温室效应 。
大气圈阻挡来自太阳的绝大部分辐射 , 使得地面处于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 在夜晚的时候 , 大气又能通过辐射反馈 , 起到一个保温的作用 。
大气圈还是水循环的重要“中介” , 没有云层冷却凝结核 , 水循环也就无从说起 。
水圈一方面是所有水生物的家园 , 海洋调节海岸的地表降低水 , 为人类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 。
海洋还能吸收二氧化碳 , 调节地球温度 , 产生的潮汐能是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
淡水为陆地生物提供水分 , 水源侵蚀的作用下 , 形成的特殊地貌是自然界的奇观 。
所有的圈层之中 , 生物圈是地球所特有的 , 人类目前为止的探索当中 , 只有地球存在生物圈 。
能够出生在地球上是幸运的 ,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 不管未来如何 , 人类都要保护好自己生存的地方 。
推荐阅读
- 地球的科学研究方向有哪些?
- 人类细胞为什么不会继承父母的年龄?科学家:生殖细胞会“归零”!
- 四川绵竹上空出现大量蝙蝠群,有可能是地震的前兆吗?
- 月球是一颗人造卫星?列举科学家探测数据,证明月球是空心的
- 转基因食物,从“反自然”到“自然”
- 中国科学家颜宁,耗费十年攻克世界生物难题,为何40岁出走美国?
- 多元宇宙中最强的8种蜘蛛侠,每一个都很可怕,你最喜欢哪一个?
- 科学家发现一颗有“年轮”的奇特恒星,像宇宙中有一张“蜘蛛网”
- MicroED能为共晶结构解析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