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孩子取名“男不带天 , 女不带仙” , 尽管没有什么科学道理 , 但也的确是沿袭了两千多年的一种“习俗” 。
这种“习俗”成为社会普遍认知 , 起于汉代 。
【孩子取名“男不带天,女不带仙”是取名时“少贱卑己”的体现】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 , 班固等人奉旨在白虎观开会 , 归纳总结“五经要诣” , 编纂出了《白虎通义》或曰《白虎通》四卷 。 其以阴阳、五行为基础 , 解释了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对国家制度、社会生活和伦理原则等做了基本规定 。 经章帝认可后 , 实际成为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 。
《白虎通义》卷下有《姓名》一章 。 其云:“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 , 厚亲亲 , 远禽兽 , 别婚姻也 。 ”“人必有名何?所以吐情自纪 , 尊事人者也 。 ”
文中讲了因何同姓不婚;又讲了何以有名 。 文中说:“不以日月山川为名者 , 少贱卑己之称也 。 ”这是关于一般百姓给孩子取名的原则 。 虽然仅仅举例说“不以日月山川为名” , 但地位低下之人取名的“底线”或曰“红线”是清晰的——必须是“少贱卑己之称” 。
《白虎通义》
其实 , 《姓名》章里 , 已经讲到了给孩子起名叫“天”不合适的理由 。
文曰:“人所以十月而生者何?人 , 天子之也 。 经天地之数五 , 故十月而备乃成人也 。 ”这是以阴阳五行解释人的十月怀胎 。 文中“天子之也” , 很可能是“天地之子也”的脱讹 。
既然人因“天数五”和“地数五”的阴阳交合而出生 , 再自名为“天” , 岂不乱了套 。
《白虎通义》没有说到生女何以不能起名叫“仙” , 但原则已定 , 叫“仙”明显不属于“少贱卑己之称”了 。
中国“仙”的概念 , 大约战国时期才形成 。
《释名·释长幼》:“老而不死曰‘仙’ 。 仙 , 迁也 , 迁入山也 , 故其制字 , ‘人’旁作‘山’也 。 ”
《释名》为汉末刘熙所著 。 他这段话说得很清楚了 。 这也是中国古代“神”与“仙”的根本区别——“神”为非人的无所不能者;“仙”则是长生不老之人 。
很早就有“仙姑”一说 , 褒义 , 指山中不老的女人;贬义 , 则是“装神弄鬼”的女巫 。 这是起名字“女不带仙”的第二个理由吧 。
《周礼》
追根溯源 , 《白虎通义·姓名》的思想 , 皆来自“周礼” 。
《姓名》中 , 有“人生三月而加名”语 , 是说孩子生下来三个月要起名字 。 这个说法 , 来自《礼记·檀弓上》的郑玄注 。
前述文中“不以日月山川为名” , 来自《礼记·曲礼》“名子者不以国 , 不以日月 , 不以隐疾 , 不以山川 。 ”
《左传》中亦有相关记载 。 鲁桓公询问大夫申繻太子如何取名 , 申繻答曰:“不以国 , 不以官 , 不以山川 , 不以隐疾 , 不以畜牲 , 不以器币 。 ”因为 , “以国则废名 , 以官则废职 , 以山川则废主 , 以畜牲则废祀 , 以器币则废礼 。 ”
“周礼”中 , 是有很繁琐的一套规则的 。 比如 , 《曲礼》还说 , 男子到了二十岁 , 要行加冠礼且另外取字 。 在父亲面前 , 子辈互相都称名;在君主面前 , 臣僚相互都称名 。 女子订婚后 , 要为她绾发加笄且另外取字 。 等等 。 两千多年后 , 古时的一些“习俗”仍然流传 , 是很可理解的事情 。 毕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 即使有些观点过时或者是谬误 , 也难以一时进行更改 。
推荐阅读
- 老司机倒车为何不使用摄像头?过分依赖性?答案很简单!
- 国货之光的高端手机,这几款无人能及,体验不输苹果
- 35mm“人文之眼”值得买吗?直屏旗舰努比亚 Z40S Pro ,体验报告
- OPPO新机入网:直角边框,背部双环后摄新造型
- iQOONeo6评测:游戏玩家专属,性能拉满
- 发布仅三个月跌至1289元,6000mAh+72万跑分,已沦为标准千元机
- 2022款真我平板X评测:价格仅1499元,值得入手吗?
- 案例:女子与情人车内约会,被丈夫发现后将其车子撞下山崖
- 16GB+1TB+屏下摄像头,吴京代言旗舰手机,为何在市场上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