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 这方面就纯属自愿了 , 既是私人物品 , 旁人当无权指摘 。
徐徐掀起的赏石风潮能有如此多珍贵的石头被发掘出来 , 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我国的幅员辽阔 , 地大物博 , 有着丰富的石产资源 。
也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一点 , 所以国内才会徐徐掀起了一股赏石风潮 , 留下了许多“买石赌石”的奇闻趣事 。
比如说 , 当初那块“红梅傲霜” 。
这块石头最初是老农从地里挖出来的 , 长度大约两寸左右 , 这上面花纹留白都非常惊艳 , 以至于很快引得爱石者来访 。
其中有一位姓单的收藏者 , 就非常喜欢这块石头 , 只不过老农当时出价4000元 , 他觉得有些贵了 , 便一直没舍得买 。
虽不舍得买 , 但他也不愿意放弃 , 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跑来跟老农谈判 , 最终终于以诚恳打动对方 , 以2000元收购此石 。
最开始的时候 , 单某给这块石头起名为“霜叶红于二月花” , 后来把玩之时却总觉得不得劲 。
想了想 , 原来是石头上大片如白雪般的母岩 , 显得有些不称这个名字 , 于是又将其改名为“红梅傲霜” 。
此后 , 这块石头身价暴涨 , 想要收购者甚多 , 单某大赚特赚 。
再比如说 , 著名的“段家玉” 。
原来当初云南有一个玉商 , 姓段 , 有一次他以高价收购了一块300多斤的石头 。
刚开始的时候 , 老段觉得这是个宝贝 , 稀罕的不得了 , 只可惜当时业内的其他人士都不看好 , 以至于老段最终也泄了气 , 把这块石头丢在了院子门口 。
很长一段时间内 , 那块石头都没什么大用 , 只能拿来拴马 , 可是也没想到的是 , 最终马儿用蹄子踢破了石头的毛皮 , 底下却冒出了晶莹的绿点 。
一番查看后 , 老段发现里边居然是水色上等的翠玉 , 就仿佛是小草在水中摇晃一般 , 此后“段家玉”举世闻名 。
随着时代发展 , 收藏石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了 , 很多地方都发展起了完善的奇石文化产业 。
比如说山东临朐 , 就因为奇石极多 , 而走上了致富之路 , 据说当地至少有10万以上群众靠玩石头发家致富 。
在云南和缅甸接壤的茶马古道之处 , 更是曾有过大量的赌石场子 , 只不过他们玩的不是奇石 , 而是裸石 。
为了能靠石头发家致富 , 很多人拼上全部身家 , 就为了赌那一刀 , 赌对了的身家暴涨 , 衣食无忧 , 赌错了则倾家荡产 , 万劫不复 。
这才是真正的“一刀天堂 , 一刀地狱” 。
不过说实话 , 这种做法其实已经偏离了“玩石”的初衷 。
俗话说得好 , “居无石不安 , 厅无石不华 , 斋无石不雅 , 园无石不秀” , 玩石的初衷是一份热爱 , 是对千姿百态石头的欣赏 。
当我们看到琳琅满目的石头时 , 一方面感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另一方面又仿佛见证了历史的浓厚沧桑 。
这时候浮现上我们心头的 , 应当是一种发自内心地见证了历史的喜悦 , 这种快乐不是简单的功与利能够媲美的 。
很多人费尽千辛万苦淘到了宝贵的奇石 , 但是宁肯将其放在家中 , 亦或者是捐给国家博物馆 , 也不愿意高价卖出去 , 原因正在于此 。
倘若真的只为了赚取钱财而去搜寻奇石 , 那想必是乏味乃至于折磨的 , 毕竟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 , 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 在戈壁滩上徒步走出百余里呢?
所以 , 真正促使赏石风潮兴起的 , 恐怕不仅仅是那些奇石越来越高的价格 , 也是越来越多人对奇石的由衷热爱 。
我们相信 , 在未来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 , 中国东方赏石文化发祥地的名号也会越传越远 。
【1997年小伙花150元买块石头,4年后竟暴涨64万倍!】
推荐阅读
- 逊尼派还是什叶派?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为何如此不稳定?
- 四川51岁农民撞脸马云走红,老板骑摩托车接他被怒斥,如今怎样了
- 厦门一男子欲捐100万元给学校,保安不通报,只好捐给另一所学校
- 真实案例:2015年江西一起荒唐的家庭伦理案
- 独居女子养4狗1猫,如今被发现死在床上,尸体被宠物吃掉只剩骨架
- “用尿泼人,脚踢警察,这谁家的熊孩子呀?”
- 男子被生活压力逼得竟然放火烧自己家
- 出租房内藏匿违法窝点,南昌青山湖警方现场抓获6人
- 哈里梅根被拒绝参加国宴,全球王室包括日本天皇也将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