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为啥要“删除”3岁前的记忆?你小时候,到底看见了啥?( 二 )


所以说 , 即便每天有很多感觉涌入 , 但婴儿却无法将它们存储在“树”中 。 再加上他们不能建立“关联词” , 所以 , 也就无法将各类记忆与概念联系起来 。
长大后想要回忆时 , 由于没有关联词可搜索 , 大脑中的这些记忆 , 就像被“删掉”一样 , 无影无踪了 。

三:你小时候 , 到底“看见”了啥?
你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感慨:3岁前的记忆忘掉了 , 实在太可惜了 。
其实 , 也不用可惜 , 因为有些东西 , 还是留下来了 。
我看过马伯庸先生的小说《两京十五日》 , 里边讲了一件这样的事 。
主角吴定缘 , 一看见朱瞻基那张脸 , 就会莫名头痛欲裂 。
原来 , 在吴定缘小的时候 , 朱瞻基的爷爷朱棣 , 曾一把火烧了他家 。 虽然在大火中侥幸逃生 , 但吴定缘也把这之前的所有记忆都忘了 。
只是 , 即便不记得那场大火 , 但他却对长得酷似朱棣的朱瞻基 , 莫名反应激烈 。

你说 , 为什么一个人明明不记得以前的事情了 , 但身体和情绪 , 却还会有反应呢?
我想 , 马伯庸先生 , 一定看过《情商》这本书 。
《情商》将我们的记忆 , 分为两个系统:事实记忆和情绪记忆 。
我在上文提到的感觉记忆、工作记忆、长期记忆 , 它们都属于事实记忆 , 用来记忆场景和事实 。
而情绪记忆 , 则可以摆脱事物 , 只引起情绪的一种记忆 。 吴定缘这种 , 应该就是丢了事实记忆 , 却保留了情绪记忆 。
由于情绪记忆只与我们的情感有关 , 不需要搜索关联词 , 也不需要思维来存储 。 所以 , 这种记忆 , 在婴儿时期就产生了 。

情绪记忆 , 会将情绪反应强烈的大部分时刻 , 都存储下来 。 且情绪反应越激烈 , 记忆就越深刻 。
所以 , 在婴儿出生的头3年 , 他与父母相处时 , 是被爱被呵护 , 还是被打、被忽视 , 这些情绪反应激烈的时刻 , 他其实 , 都“记得” 。
他生命的头3年 , 是宁静而快乐 , 还是悲伤而孤独 , 或者恐惧而不安 。
这些记忆 , 通通都存在了他的感觉系统里 , 成为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模糊概念 , 融进他的性格色彩里 。

所以说 , 3岁看终生 , 这话 , 不无道理 。
如果再要问 , 你小时候 , 都看见了啥?
我想 , 答案就是——情绪 。
PS:由于这篇文讲的东西比较多 , 好几部分我都精简掉了 , 怕你记不住 。 毕竟 , 大多数人记性都不是很好 。
【大脑为啥要“删除”3岁前的记忆?你小时候,到底看见了啥?】不信 , 你回忆一下 , 还记得我说了啥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