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老人被女儿打,只因不给房:子女伸手讨要,父母请说“不”


72岁老人被女儿打,只因不给房:子女伸手讨要,父母请说“不”


文章图片


72岁老人被女儿打,只因不给房:子女伸手讨要,父母请说“不”


文章图片


2020年12月7日 , 在一趟从河北唐山开往吉林长春的高铁上 , 一名女子辱骂亲生母亲 , 老人当场嚎啕大哭 。 面对母亲的嚎啕大哭 , 女子更是叫嚣道:”我咋不打死你呢?“
一名小伙子出来制止并说道:”这就是你妈妈 , 惯着你了 , 你骂我一句试试?因为你把最恶劣的态度给了最亲的人 , 你骂别人试试 , 惯着你毛病 , 白养你了 。 “
该女子回复:”行 , 你们管吧 , 给你们 , 你们管 。 “然后并下车扬长而去 。
女子走后 , 老人还一直在哭 , 尽管情绪很不稳定 , 却还担心着女儿 , 请求身边的乘客帮其寻找女儿 。
据悉 , 老人已经72岁 , 儿子去世了 , 此前还曾遭到女儿的殴打 。 而被打的原因就是因为老人说:”我这个房子不给你了!“

事件中老人不愿意将房子给女儿 , 不知道是不是看出了女儿对自己的冷漠 , 已心灰意冷 , 不再指望靠女儿来给自己养老 。 而房子是最后的大额财产 , 是自己独自生活下去的底气 。
我们不是为了变老来到这个世界上 , 但变老却是我们无法阻止的宿命 。 当宿命临近 , 我们要如何去处理与最亲近的子女之间的关系呢?
1.学会放手 , 让儿女自己去生活据腾讯社交IDEA+创意洞察实验室的调查 , 在18到29岁的年轻人群体中 , 有52%的年轻人在朋友圈屏蔽了父母 。
屏蔽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怕父母看了朋友圈担心自己;有怕自己晒的内容会引起父母反感;但更多的年轻人是抱着一种“逃离”父母控制的想法 。
父母和子女成长的时代不同 , 对事物的认知、看法和处理方式也各有不同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 。 “代沟”让父母子女相处时容易造成“代际冲突” 。
知乎上有个热门提问:不爱父母 , 正常吗?提问者说父母一直对自己尽职尽力 , 培养自己长大 , 又供自己上了大学 。 但自己却一直想要逃离他们 , 上大学时故意选了比较远的城市 , 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 。
如今他和父母的互动越来越少 , 因为觉得真的没什么好聊的 , 偶尔打电话 , 父母也会问问今天吃什么 , 然后就是催婚什么的 。 而他听了会很烦 , 觉得父母根本没有权力干涉他的生活 。

这个发牢骚似的提问引来了近383万人围观 , 这也反应了当代社会的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怎么去相处 , 已经成为了迫在眉梢的社会问题 。
作为父母 , 要正视子女的成长 。 孩子刚出生时 , 需要你的照顾才能存活 , 母子是共生关系 。
但人不能长期的滞留在共生关系中 , 孩子一旦长大 , 形成了自我 , 有了独立的人格 , 对这样的共生关系就不再满足 , 他们需要和外界连接 , 自己去处理各种问题 。
《小别离》里有句台词讲得非常好: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 , 唯独父母的爱是为了别离 。
在孩子长大成人后 , 父母要学着放手 , 让儿女自己去生活 。
2.抓牢大额财产 , 给自己留有后路《钱江晚报》记者做过一次有关养老的调查 。 他们去养老院走访了34位老人 , 询问他们为何选择住进养老院?其中18个人的回答都和房子有关:

原本住的房子楼层高 , 没有电梯 , 年纪大了爬楼太吃力;
子女结婚没有地方住 , 要腾房子让给子女住;
卖掉原本住的房子 , 为孩子出首付买新房;
还有家庭因为房产闹得不可开交 。
中国的子女对父母过度依赖 。 他们不仅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劳心劳力的培养 , 在成年后 , 上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时还得需要父母倾囊相助 。
【72岁老人被女儿打,只因不给房:子女伸手讨要,父母请说“不”】而中国的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总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 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孩子 。
还记得发生在2014年的一起悲剧吗?天津退休教师朱力 , 呕心沥血将独生子朱显明送往美国留学 。 儿子毕业后不想归国 , 老两口卖房赴美 , 支持儿子创业 , 但家中的战火不断 , 无法融入 。
最终 , 心理崩溃的朱力向儿媳妇举起屠刀 。

有句老话说得好: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 , 而孩子的家并不是父母的家 。
儿孙自有儿孙福 , 不要倾其所有地给后辈支持 , 断了自己的后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