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专访杨润雄
香港特区政府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
政府架构重组
文化体育为什么和旅游合并?
杨润雄:今年香港特区政府架构重组后 , 我们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是一个新的局 。
吴小莉:为什么把文化体育及旅游放在一起 , 之间的关联是什么?
杨润雄:以前 , 文化体育事务在民政事务局 , 旅游事务在商务及经济发展局 , 其实我们觉得它们之间是蛮有关系的 。 当我们推广旅游的时候 , 很多时候也跟文化、体育的大型项目连在一起 。 我们希望在推动旅游的时候 , 也将香港本土的文化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
吴小莉:李家超特首希望把香港打造为“文化之都” , 您怎么理解“文化之都”?
杨润雄:其实这也是我们要成立文化体育及旅游局的原因之一 。 过去 , 一些创意产业 , 包括电影、音乐、电视也放在商经局 。 其实就反映了当时的一个看法——文化事务是一个让公众享受的服务 , 所以由政府资助 , 经过民政事务局;电影、电视那些能赚钱的 , 虽然也是提供服务 , 但在商经局 。 过去 , 这两个方面其实是有点分开了 。 比如 , 同一个剧本 , 可能可以做一个话剧 , 那可不可以拍成电影?写成小说?画成漫画呢?我们是想 , 怎样将同一个概念或同一个创作 , 用不同的模式表现出来 , 从而令不同部分的表演或创作 , 都能够成为一个产业 。
当然 , 我们也希望有些可以成为产品 , 比如公仔或货品 , 这个要一步一步推进 。 但起码 , 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局的概念 , 大家不会觉得某一些文化就一定是政府出资的 , 没办法自己支持自己 , 希望在概念上有所改变 。 我们也希望 , 就算是电视、电影、音乐行业 , 都能够明白自己有传播文化的责任 。
香港旅游业受重创
现状如何?未来在哪?
2020年初 , 因新冠疫情及社会动乱的影响 , 香港全年访客人数仅为356.7万人 , 同比下降93.6% , 香港旅游业至此遭受重创 。
吴小莉:现在 , 因为疫情的变化 , 香港也采取了比较宽松的防疫措施 , 对这段时间的旅游业是否产生了一些回流的影响?
杨润雄:的确 , 我们在控制疫情的大前提之下 , 可以放松的防疫措施我们有所放松 , 但是就算检疫要求有转变 , 对旅游业来说 , 未必有直接影响 。 虽然多了外地人来香港 , 但是他们多数是做生意、探亲 , 或香港人回港比较容易 。 来香港旅游的人 , 其实数量没有那么多 。 过去两年 , 其实政府帮助旅游业都超过38亿元了 , 但是这个和行业本身有生意做、自己去发展 , 还是相差很远 。 我们希望仍然能够保存旅游业界的一些实力 , 当我们检疫措施可以进一步放宽 , 真的有游客到来的时候 , 立刻可以蓬勃起来 。
吴小莉:内地现在也有了海南免税港、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 , 未来 , 如果疫情真的没有了 , 可以通关了 , 香港的旅游优势又在哪里?
杨润雄:这个也是我们将文化体育和旅游放在一起的另一个原因 。 比如 , 我们办一个马拉松比赛 , 以前可能觉得是一个本地赛事 , 但其实 , 如果有旅游的成分在其中 , 通过向外地宣传 , 是不是可以吸引外地人来看或参与呢?其实过去几年 , 香港旅游业一直都在做转变 , 我们推广的不只是一个购物中心 , 现在也推广一些古迹、文化旅游 , 我们现在也有了西九龙文化区 。
而且 , 我们现在推广旅游的时候 , 也希望可以做到“一城多站” , 比如 , 你来香港两三天 , 你可以去大湾区的城市看一下 , 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 , 这可以带动内地的旅游 , 也可以带动香港的旅游 , 对外地、外国来的旅客也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 当然 , 国际会议、展览 , 仍然是我们的一个重点工作 。
香港文化盛事
是西方文化主导?
吴小莉:新的局成立后 , 文化界其实欢欣鼓舞 , 但也提出了很多建议 。 比如 , 文化界觉得 , 以前香港有很多的文化盛事 , 拍卖、艺术节 , 但基本都是国外的艺术活动在香港 , 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来 , 甚至很多活动都是以交易为主 。 文化界甚至有人提到 , 这是以“文化殖民”的方式进行文化盛事的举办 。 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