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再引热议:下田考察怕沾泥,玉米地里铺地毯!农民称开眼界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农业专家不接地气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专家”一词就成了贬义词 , 那些不说人话不干人事的各领域代表 , 让我们无语的是这些专家们常常走红 , 高知、高职、高薪 ,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有羡慕嫉妒恨的想法 。
雷人、雷语 , 干出来的雷事往往都突破了常识 , 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 有时候可以说无底线甚至无下限 。 但即便是这样 , 对于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我们还是比较信服的 , 尤其是农业领域的专家 , 民以食为天 , 可以说农业专家是最接地气的 。
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一生钻研农业领域 , 赤脚扎根于农田之中 , 如同老农一般深爱着这片土地 。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农业领域里同样也有不能下田 , 脚不能沾泥的专家 。
网传在贵州贵阳 , 一场举办在田间地头玉米技术交流会中 , 与会人员脚不沾地 , 玉米地里铺地毯考察 , 从田头的机耕道 , 到玉米地里全部都铺上了一层地毯 。 专家们小心翼翼地走在地毯之上 , 生怕一不小心粘上泥土 。
按理说玉米种植间距在60公分左右 , 但是从视频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玉米地里的地毯路要宽很多的 , 有网友说这是专门砍掉玉米铺的地毯 , 虽然玉米不值钱 , 这待遇也真是够高了 。
网友对专家下田走地毯咋看?不论是技术交流还是考察 , 农业专家害怕鞋沾泥对于人们来说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 不少看到此视频的农民称真是开了眼界 ,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还能这样操作 , 为了鞋上不沾泥 , 就把玉米砍倒铺上地毯 , 如果农民这样种地 , 无疑成本更会大幅度增加 , 玉米多少钱一斤才合适?
对于专家们踩着地毯考察 , 网友们真的爆了!
【专家再引热议:下田考察怕沾泥,玉米地里铺地毯!农民称开眼界了】网友甲:“雨后路太泥泞 , 专家又多半年龄偏大 , 从安全和尊重方面考虑 , 采取一些防滑措施 , 可以理解 , 无可厚非 。 ”对于此评论 , 有网友说 , 我代替专家八辈祖宗谢谢你的理解!
网友乙:“假如袁老下田间如果也铺地毯 , 不知道还能不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看到这 , 有网友说 , 如果袁老知道有这样的农业专家 , 会把他们都带走 。
网友丙:专家会不会建议农民种地也可以铺地毯呀?我相信是会的!
网友丁:我觉得没什么 , 一群人在泥地里走来走去 , 搞得一身脏也不好 , 不利于工作 , 本人从农村出来家里20多亩地 , 知道农民生活的不易和无奈 , 但是向往舒服的生活!
多数网友评论表示无语 , 刷新三观 , 当然也有不少表示理解的 , 认为地上比较泥泞 , 专家么又比较精贵 , 而且鞋子衣服都是名牌 , 动辄数百上千元 , 不是几颗玉米能比的 。
还有一大部分评论都提到了袁老 , 无疑都是怀念 , 九十岁的高龄依然坚持下地 , 对于这些人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 质疑这样踩地毯的专家到底对于农业的贡献有多大?对农民的伤害有多深?
后语当然 , 也许在地上铺地毯的做法专家们是不知情的 , 都是主办方的责任 , 毕竟专家也不可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 也不排除主办方为了减小风险 , 让交流会顺利举行 , 在泥泞的道路上铺上地毯 , 以防有人摔倒、害怕专家脚上有泥心里不舒服 , 因而被有心人拍摄了下来并传播到了网上 。
但是 , 同样我们不可忽视的是有太多的专家不接地气 , 从而制造了这样的舆论氛围 。 下地考察 , 甚至深入玉米地 , 回来以后一身清爽 , 鞋上连一滴泥污都没有 , 这样的专家又如何让我们信服?这样的专家难道心里“不虚”吗?
推荐阅读
- \预制菜是猪狗食\?专家在俞敏洪直播间一句话惹争议!回应来了
- 破解麦田圈之谜?澳洲专家认为袋鼠是神秘麦田圈的始作俑者
- 东北部分地区遭遇暴雨侵袭,中央气象台专家:没有超出控制和预期
- 专家调查发现本周三划破爱尔兰夜空的火球并非Starlink 是小行星
- 把癌细胞注射进健康人体内,会得癌症吗?美国专家做了大胆的实验
- 广东一男子提出5万彩礼结婚,女子陷入两难,得知条件引网友热议
- 新加坡24岁美女遭热议!和闺蜜“结婚”变伴侣,男友竟愿意
- 上海长江水面发现一条死鱼,把警察和专家都招来了,到底咋回事?
- NASA的火星直升机不对劲,专家吓坏了,给中国火星车提了个醒
- 中疾控病毒学首席专家答直新闻:如何科学看待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