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爆火后,刘慈欣失业了( 二 )



《三体》中英版对照《三体》中英版对照据说 , 时任总统奥巴马在看完首部《三体》后 , 被书中人物和宏大的叙事所吸引 , 于是电告美国出版商 , 催促对方赶紧发行剩余作品 , 并在翻译完成后第一时间将小说送至总统家中 。 十余年间 , 在娘子关电厂计算机办公室内 , 刘慈欣利用工作间隙写完了一系列日后令其声名大噪的作品 , 前后累计十余部 , 超二百五十万字 。

有网友调侃称 , 刘慈欣是“摸鱼届\"的榜样 , “一直摸到雨果奖” 。

2015年8月 , 美国宇航员KjellLindgren在距离地球350公里外的太空舱实时宣布 , 本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得主——“《三体》 , 刘慈欣 。 ”消息传到神州大地 , 举国欢腾 。 刘慈欣从阳泉由此走向世界 。 但遗憾的是 , 作家本人并没有到现场领奖 。 几个月前 , 《三体1》入围世界科幻大奖“星云奖” , 刘慈欣兴致勃勃地赴美参加颁奖典礼 , 结果一无所获 。 之后 , 《三体》再获雨果奖提名 , 刘慈欣认为获奖机会不大 , 索性不去 。 因为在近半个世纪的颁奖历史中 , 还没有任何亚洲作家的名字进入获奖名单 。

2015年8月 , 《三体》英文版译者刘宇昆代刘慈欣领奖毫无疑问 , 偏居一隅的刘慈欣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时刻” 。 获奖当天 , 《三体》系列销量暴涨 , 销售排行榜从四十多位冲至各大平台榜首 。 三体粉丝欢呼雀跃 , 纷纷到作品微博下留言祝贺 , 而另一些不明真相的陌生观众则跑到贴吧提问:“刘慈欣是谁?”众多留言中 , 一个名叫“shipship”的网友在贴吧激动回复:“是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从太空颁布奖 , 很高大上!”

此人正是刘慈欣 。 同为科幻作家的韩松评价说:“他的想象很奇特 , 汪洋咨肆 , 漫无边际 , 像庄子” 。 韩松认为 , 刘慈欣将中文科幻往前推了很大一步 , “他建立了自己的话语体系 , 并且拥有独特的技术表现 。 ”雷军早在作品获奖前 , 就向员工和同行极力推荐 , 称赞三体“不仅是最好的科幻故事” , 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哲学之书” 。 扎克伯格看完《三体》后惊叹:“它根本不属于人类” , 不相信书中故事是人类所写 。

潘石屹在活动现场资深书迷潘石屹在一次会面中对激动地对作者说:“《三体》三部我看了三遍!”不料刘慈欣当即规劝:“它就是本科幻小说 , 看看就行 , 没必要翻那么多遍的 。 ”

2009年 , 世界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 , 中国向全世界承诺节能减排世纪目标 。 一大批污染大气的火电厂成片倒下 , 而以煤炭作为发电原料的娘子关电站也未能幸免于难 。 电厂的倒闭 , 给作家的生活留下了阴影 , 共事多年的工友一时间如鸟兽散 , 这也给作者的创作抹上了一层冷峻的悲观色彩 。 《三体Ⅱ》完结后 , 刘慈欣想要收笔 , 于是干脆把罗辑和章北海写死了 。 说起原因 , 作家后来解释道:“首部的销量并不可观 , 当时就没再打算续写第三部 , 如果知道要写《三体Ⅲ》 , 绝不可能让主角死 。 ”

三体世界概念图 , 图源网易于是在第三部作品中 , 刘慈欣把博士生程心设定为故事主角 , 作为人类文明的幸存者 。 《三体Ⅱ》完稿后 , 猜疑链、技术爆炸、面壁者计划、宇宙社会学等一系列设定令编辑惊喜不已;业内均认为 , 这是一部与其他科幻作品风格迥异的长篇佳作 , 集故事性与文学性为一体 , 宏伟瑰丽 。 《三体Ⅲ》送稿后 , 则仍然让科幻世界副主编姚海军感到惊诧:“作品的呈现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 , 没想到他(刘慈欣)能爆发成这样 , 在点子上做到了极致!”水滴、智子、二向箔、死线、曲率飞船等引发书迷争相讨论的设定 , 无疑是作家笔下最具想象力的“idea” 。

三体人CAD , 图源网易2010年秋 , 《三体Ⅲ:死神永生》正式发行 , 开启了中国科幻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 。 《三体》系列发表后 , 引起了科幻界和文艺界的广泛关注 , 囊括了“星云奖”、“银河奖”、“轨迹奖”、类型文学双年奖等一系列奖项 。 作品出圈后 , 很快吸引了美国科幻界的注意 。 2014年 , 美国著名科幻出版社托尔图书正式引进《三体》系列 , 并为此预付了125万美金的版权费用;当年10月 , 《三体1:地球往事》英文版发行 。 第二年 , 刘慈欣借此荣获科幻“明珠”雨果奖 。 十年间 , 《三体》系列全球销量累计突破千万册 , 成为华语科幻领域的一大里程碑 。

2018年 , 刘慈欣荣获阿瑟·克拉克奖韩松看完作品后感叹:“我们以前写的那些东西——至少绝大多数 , 在‘三体’面前 , 简直不值一提!”他说 , 《三体》最根本的来源 , 是仰望星空时所感到的恐惧 。 “刘慈欣总是在悲天悯人 , 像佛陀 , 他的作品有一种宗教上的意味 , 大悲大悯 。 ”这种对宇宙浩渺的敬畏和对人类脆弱的悲悯情怀 , 构成了刘慈欣系列作品暗藏的底色 。 批评家严锋不吝盛赞:“他凭一己之力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 ”不过 , 对于一部作品来说 , 既然有溢满屏幕的赞美 , 也少不了意料之外的批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