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一水下地宫,每年仅显现一次,水下浸泡千年却依然屹立不倒
初冬时节,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不断下降,大片湖面变身绿洲草原,湖中的千年石岛落星墩也“水落石出” 。
文章图片
鄱阳湖位于我国的江西省 。江西的福建本又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一个城,拥有绿植达到了67%,相当于一个湖州的恩诺大峡谷的森林覆盖率 。城市的街道上每天清洁员们都会按时打扫,城市的交通也是十分的发达,方便了游客们的出行 。初冬时节,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不断下降,大片湖面变身绿洲草原,湖中的千年石岛落星墩也“水落石出” 。
文章图片
就在当地的鄱阳湖中,每年都能够看到湖水下降后浮现在人们眼前的水下地宫,这座地宫的建造历史年代,至今还是一个谜团 。这座地宫的名为“落星墩”如今也成为了当地的一个较为出名的旅游景点,其实也是得力于鄱阳湖景点的人气 。鄱阳湖是季节性湖泊,丰水期烟波浩渺,落星墩大部分浸于水中;枯水期部分湖底露出,落星墩则得以重现全貌 。
文章图片
前往落星墩之时,步行穿越一片绿洲草原,便直达落星墩 。“落星墩在五代十国之前就已出现,唐宋时期陆续有建筑在岛上出现,岛上目前能看到的建筑都是在古建原址原貌的基础上修缮的 。”对落星墩研究多年的原庐山市博物馆书记查小荣表示,落星墩历史悠久,并且岛上古建筑虽历经风霜,但至今依旧保存完好 。
文章图片
当地对于这个神秘的地宫,颇为感兴趣 。许多的游客都是处于好奇,所以选择等到湖水退潮之后,前来观赏,前人留下来说的地宫 。与其说是地,不如说是由一座宝塔,加上一座角楼,还有一个凉亭的水下地宫 。在落星墩上看到,上面仅有一座牌坊、一间禅院、一个观景台以及一座古塔 。禅院大门落锁,但通过窗户间隙依稀可见曾经的生活痕迹 。
文章图片
禅院两侧有阶梯可通往位于禅院中间的平台,在此远眺可见远处鄱阳湖的主要航道船来船往,近处草原绿洲茫茫一片,不时还有候鸟飞过 。七级宝塔是落星墩上的最高建筑,内部有楼梯可达塔顶,但塔内楼梯狭窄,仅可供一人通过,登至塔顶依稀可见已经蒙灰的禅文印刻在墙上 。
文章图片
落星墩每年仅显现一次,水下浸泡千年依然屹立不倒 。对于现代建筑来说,在没有受到什么风水日晒的情况下,最多也只有三十年到一百年的使用期限,过了就会成为危房 。但在当地这座地宫的建筑,却依然屹立不倒,这也成为了游客前来观赏的原因之一 。
文章图片
“经专家考证,认为落星墩是燕山造山运动的产物,岛体是沉积岩,密度较大不易风化 。”查小荣解释称,岛周围有一圈石头建造围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吹浪打的侵害 。“很早之前就听说了落星墩,一年当中有大部分时间浸在水中,现在恰逢枯水期便过来看看这个神奇的古建筑 。”
文章图片
来自浙江并在九江工作数年的吕先生对落星墩慕名已久,恰逢枯水期便携妻子一同前来游玩 。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落星墩夜景灯光亮化工程已完成 。夜幕降临时,岛上古建亮起明灯,犹如沧海明珠,吸引了许多游客拍照“打卡”留念 。
文章图片
因为其存在的时间久远,并且很是神奇,有很多的古代资料对此有记载 。所以关于这里的记载还是比较详细丰富的,如今成了景点,也是人们很喜欢的一处景观,并且看不看得到还得随缘,这就更加的令游人们感到好奇了 。不得不说古人确实有大智慧,我国的很多古建筑都是现代建筑无法比拟的,不论从设计还是地理位置,很难让人想象到,在古代缺乏机械的情况下,仍然能有如此奇妙的设计,不得不佩服 。
推荐阅读
- 【透视社·生态监督】鄱阳湖湖床飙车?亲近自然更需坚守生态底线
- 鄱阳湖湖床飙车?碾压的是生态底线,更是法律红线
- ?鄱阳湖的水位仍在持续下降,每天捞出死鱼数百条
- 女子亲自下地推犁,累得气喘吁吁,网友直言:女汉子
- 长江旱情严重,鄱阳湖见底,30万只候鸟狂吃鱼
- 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明代千米木桥露出,为何木头千年都没腐坏
- 鄱阳湖水位下降,鱼儿搁浅后鸟儿狂吃鱼,80万只冬候鸟该咋办?
- “小鱼晒成了小鱼干”!鄱阳湖汛期反枯,会影响鱼、江豚生存吗?
- 女子带2个女儿回老家,一起下地收玉米,有说有笑十分开心
- 云南一奶奶下地干活又想照顾孩子,10个月大婴儿被绑树上不哭不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