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永远不会成为第一类文明?答案或许细思极恐


人类,为什么永远不会成为第一类文明?答案或许细思极恐


文章图片


人类,为什么永远不会成为第一类文明?答案或许细思极恐


文章图片


人类,为什么永远不会成为第一类文明?答案或许细思极恐


文章图片


人类,为什么永远不会成为第一类文明?答案或许细思极恐


文章图片


人类好像一直在创造新事物 , 而为了维持它们的运行 , 一直需要更多的能源和动力 。 理论上来说 , 任何一个繁衍的足够久的文明 , 他们最终都将用尽他们母星的全部能源 。 所以 , 对此我们能做些什么?欢迎来到揭幕!今天我们将探索人类可能永远达不到第一类文明的最可能原因……你对真相是否刨根问底?你是不是饱有好奇心?

所谓的第一类文明 , 是指卡尔达肖夫指数里的第一类文明(卡尔达肖夫指数是由前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的宇宙文明划分体系) 。 尽管该体系后来被进一步扩展到第三类文明 , 即可以利用所在星系所有能源的文明等级 。 而达到第一类文明的条件是——获得整个母星全部能源的控制权 , 也就是说有能力完全利用地球的全部能源 。

好了 , 故事背景已经确定 , 将来会是什么样呢?设想一下这幅画面:今年是2120年(最乐观的预测) , 人类终于做到了 。 我们已经建造了太阳能电池板、地热收集器、风车 , 到了正式成为第一类文明的前一刻 。 我们只剩下最后一颗太阳能收集卫星要发射了 , 我们准备在全球各地的派对上庆祝 。
但当这一重要时刻的倒计时达到零时 , 卫星没有发射 。 相反 , 远处发生了爆炸 , 灯光熄灭 , 当你凝视黑暗时 , 你会看到可怕的地外飞船从上空降落……即便外星入侵可能不是我们永远无法进入卡达舍夫等级的最有可能的原因 , 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将其从潜在原因列表中剔除 。 为了理解为什么 , 我们需要先聊一聊“大过滤理论” 。 由经济学家罗宾·汉森首先提出的该理论表明 , 任何文明都只能进化到一个极限 , 太高科技的文明无法避免自我毁灭的结果 。 这通常被认为是费米悖论的一个可能答案——宇宙中有几十亿颗行星 , 奇怪的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外星人 。

在费米悖论中 , 大筛选会阻止外星种族发展到我们(或其他文明)能发现他们的程度 。 也就是说 , 大筛选会阻止我们提升自己的卡尔达肖夫指数 。 问题是我们不知道筛选以什么条件进行 , 甚至不确定它是否真的存在 。 实际上 , 有一种观点认为 , 我们人类早已经历了大筛选;生命最初出现的自然产生过程就是筛选 , 而我们人类已经通过了筛选(这也能解释为何已知生命非常稀少) 。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 , 大筛选将在未来启动 , 如果以卡尔达肖夫指数判断 , 大筛选可能就发生在我们现在所处较低的0.7型向构想中一型过渡的某个阶段 。 总之 , 我们在地球上的生命已基本发展完整 , 还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揭开大筛选的真面目更合适呢?当前对于可能等待着我们的大筛选有四种可怕(但也极有趣)的猜想 , 阻挡着我们踏向星际的征程 。

本文章会介绍两种猜想 , 另外两种由第2部分介绍 。 第一个大筛选猜想很直接 , 即我们会耗尽全部资源 。 历史告诉我们 , 人类通常需要怎样经历过煤炭时代才进入核能时代;太阳能电池板怎样由石油化工产品制成;而原子能又是怎样与蒸汽机使用同样的基本型涡轮机 , 区别仅在于原子能不再需要使用煤炭供能 。 而关键在于 , 我们现在无比希望人类从未使用过化石能源 , 可果真如此的话 , 人类也很难走到今天这一步 。 我们仍然不能脱离化石能源 。
如果人类要达到一型文明 , 充分利用地球能够提供的全部能源 , 我们还需要在风能、地热能和太阳能方面取得更多重大飞跃 。 但要收集这些能源需要使用基础设施 , 这又需要大量 , 呃 , 能源的初始投入 。
即使我们实现了真正的碳中和生活 , 依旧需要使用化石能源来获取大量其它形式能源 , 而化石能源1)造成污染 , 2)总量有限 。 在大筛选过程中 , 第2个缺点不久就会成为主要的问题 。 原因在于 , 你能想象人类在找到足以替代化石能源的足量可持续能源前就耗尽它们会怎样吗?据不准确估计(有时偏差很大) , 大概在半个世纪到一个半世纪的某个时间点之后 , 地球中的天然气将被人类消耗殆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