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一男子来成都军区,被拒绝后拿出一封信,秦基伟:速速来见我( 二 )


肖登良早已经盼着伤口痊愈重新上战场杀敌 , 听到首长的这条指示 , 自然是大喜过望 。 1953年4月的一天 , 肖登良的伤口基本痊愈 , 立即请医院联系让自己上前线的事情 , 很快便得到批准 。
1953年5月 , 部队派人将肖登良接到15军军部 。 军长秦基伟等领导特地前来迎接 。 秦基伟见到他的第一句话便说:“我们找你找得好苦啊!”
也是在此时 , 肖登良才知道军长为了找到自己究竟付出了多大心血 。

秦基伟念念不忘肖登良原来 , 一位战地记者得知三维英雄的事迹后 , 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 , 也让全军知道了他们的名字 。
可连首长见肖登良中弹后再也没有苏醒 , 还以他因牺牲了 , 报纸上都声称三位英雄都已经牺牲了 。
秦基伟得知他们的壮举后 , 特地来到他们牺牲的地方献花圈默哀致敬 , 为自己手下有这样英雄感到自豪 。
此外 , 他还叮嘱政治部同志和随军记者 , 一定要将三位英雄的事迹汇报给党中央、毛主席 。 很快 , 三位英雄的事迹传遍了中朝两国 。
可秦基伟心中还有疑虑 , 他坚信三位英雄并没有牺牲 , 坚持要搞清楚他们遗体的下落 。 可找来找去 , 唯独肖德良的遗体没有下落 。
秦基伟便坚信肖德良一定还活着 , 便下令让人寻找 。 此外 , 他还让人去各地志愿军上边缘医院进行查访 , 但依旧没有结果 。

1992年 , 秦基伟(中)和肖登良(右)合影
就在此时 , 秦基伟在伤病员的名册中看到了“肖德良”的名字 , 便立即让人寻访 。 终于有一天 , 他收到了肖德良还活着的消息 。
身为一军之长 , 秦基伟不仅关心战士的政治和思想状况 , 还关心战士的家庭和婚姻 。 对于肖登良这样的英雄 , 他的顾虑更多 。 秦基伟问他:“你今年多大啦?”
“军长 , 我23岁了 。 ”“结婚没有?”“我家庭贫困 , 到现在还没有娶妻呢 。 ”
“等仗打完 , 你找一位好姑娘当妻子 , 好好照顾你的后半生 。 ”肖登良的脸瞬间变红了 , 不好意思地说:“像我这样的人 , 谁愿意嫁给我呢?”
秦基伟回答说:“放心吧 , 我会为你考虑的 。 ”
几天后 , 肖登良身体痊愈 , 准备回到前线 。 秦基伟特地安排了一位警卫员护送 , 并将自己的一匹白色战马送给他 。
临别之际 , 秦基伟紧紧握着肖登良的手说:“我在这里等着你从前线带来的好消息 。 ”双方互相敬礼后 , 肖登良便离开了 。

2000年 , 肖登良(左)与广州军区副司令朱永清中将
朝鲜战争结束后 , 肖登良在北京军区某部担任作战科军事教练 。 1963年 , 他又转业来到中江县冯店区供销社成为一名普通员工 。
就在1973年11月某天 , 县镇相关领导和几位身穿军装的人找到肖登良 。 对方一见面便问:“你就是肖登良吧 。 ”
肖登良虽然有些吃惊 , 但还是保持镇定说:“对 , 你找我有什么的事儿吗 。 ”于是 , 这位军人一五一十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
原来 , 已经担任成都军区司令的秦基伟率领部队来到中江县拉练 。 晚上九点钟左右 , 他来到中江县比邻的金堂县淮口镇境内 , 立即派人四处寻找肖登良 。
可他在当地老几户农家打听 , 对方都说不知道 。 秦基伟来到中江县人民武装部打听 , 才知道他如今在冯店供销社工作 。
正当秦基伟准备来供销社看望肖登良之际 , 他又得知他住在一个更为偏僻的小山村 , 便决心去看望他 。

肖登良一家人
为了秦基伟的安全着想 , 县委和武装部的同志劝他放弃看望肖登良 。 考虑到自己第二天还要行军 , 他便让警卫员和武装部同志看望肖登良 , 帮他带去自己问候 。
就这样 , 纪委军人送上秦基伟的问候和礼品 , 并表示:“秦司令常常和我们说起上甘岭的故事 , 对您不图名利的行为特别感动 。 ”
其实 , 肖登良这些年一直挂念着首长秦基伟 。 不久前 , 他在收音机得知首长已经是成都军区司令员 , 特地写了一封信 , 请求见他一面 。 让他没想到的是 , 对方真的来看自己了 。
几位军人详细了解了肖登良转业后的情况 , 还问他转业后的情况 。 当他们得知肖登良因和一位叫何元珍的姑娘安家 , 便对肖登良说:“秦司令请你来成都军区做客 。 ”
当肖登良准备去成都军区见老首长之际 , 他有些犹豫了 。 首长平日日理万机 , 自己怎么好意思打扰对方呢 。 但想到老首长派来的人一再叮嘱自己去成都 , 他还是决定去见一见对方 , 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第一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