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10个全新避世酒店,值得一睡( 四 )


在这里 , 设计师谢柯和赵扬携手一众老朋友 , 花了六年时间 , 于今年8月开启了一间名叫“YAZA野在山川”的野奢酒店 , 希望带给旅居于此的人自然、本真的生活体验 。

早在2018年 , 建筑设计师赵扬就曾和设计师谢柯合作 , 打造了大理古城·既下山、梅里·既下山 , 后者还获得过民宿设计大奖第一名 。 后续几年间 , 谢柯先后打造了夕上·虎跑1934酒店、三亚Y酒店 , 赵扬也在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喜洲竹庵等项目上获得新的思考 。 4年后 , 两人“重聚”安吉:赵扬负责酒店的建筑设计 , 软装、硬装和景观 , 则由谢柯操刀 。


为了让建筑更自然地“嵌”于山水之间 , 他们将40余亩以梯步相连 , 高低错落的方式 , 划分出12栋山居院落 。 每一个院落都是三面围合的 , 陶罐、木桩、躺椅的恰当点缀 , 编织出了一幕灵动、柔美的山野隐居场景 。


室内以米灰色作为主色调 , 游人能通过大部分立面设有的窗户 , 可以望见竹林、远山等自然景致 。 装饰的部分 , 谢柯选择以原生的木材、竹编等带有一定“年代感”的物件作为装饰的主元素 , 增添空间带给人的亲切感 。


设计师文志刚与李诗琪既是生活上的伴侣 , 也是蜚声设计的创始人 。 他们先后在深圳打造了许多受欢迎的民宿设计 。
去年10月开业的“树与墅”民宿 , 位于大理双廊古镇之上 , 则是他们受在地人文环境的熏陶下的一次别样创作 。

原建筑是一栋颇具有民族特点的白族小楼 。 他们的设计则在保留民族元素的同时 , 给予了建筑新的设计风格与居住体验 。
一方面 , 他们将整个建筑的外立面进行了改造 , 保留了白族建筑的飞檐翘角 , 整栋楼的外墙由向内的砖瓦的封闭 , 改为向外的玻璃的通透 。 另一方面 , 保留了建筑形体与空间结构 , 让人的视野得以贯穿整个空间 , 达成室外、室内再到室外的互动 。

在室内 , 他们基于白族的民族传统 , 选用了白色作为此次设计的主色调 。 用拱顶将空间分区笼罩 , 在完善人群动线的同时 , 保证了空间的使用功能 。


与此同时 , 摒弃了原本纷繁复杂的花式 , 以白色为主 , 搭配灰、木等奠定复古的基调 , 同时加入了更多现代元素 , 比如 , 天花板处安置的一块与窗外洱海相互呼应的水波纹 , 既提升了原本偏向灰暗的室内空间的明度 , 也为空间注入一分年轻感与活力 。



摄 | WOHO
今年7月开业的右岸天鹅湖精品酒店 , 位于川西地区 。 在这片土地上 , 建筑和场地的关系从来不是被某个建筑师创作的 。 生活在成都平原的人们 , 靠劳作同自然保持世代的互动 , 也让这片川西村落变得深厚、有韵味 。
扎根该地、驻地做建筑十多年 , We&Arch吾和建筑事务所常年根植于酒店、民宿、文化空间等领域做建筑实践 。 接到右岸天鹅湖项目时 , 他们尝试将其建构为成都平原上一个有着现代建筑学气质的小村落 。


基于此 , 建筑师采用了一组聚落的形态去适应波折的用地边界 , 并将客房、接待空间、餐厅和茶室等多个建立起的功能单元梳理、形成聚落的边界 。 入口处 , 由粗犷的裸露混凝土框架和毛石墙面形成的封闭体量 , 则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聚落 。

同时 , 为了让建筑更贴合地面 , 建筑师设置了二层阳台的下沉花池 , 来调节建筑立面的比例 , 降低视觉重心 。
为了获得最佳的景观视野 , 二层的客房和公区按向心型风车状布置 , 阳台则朝向四周的田野和河流 。 客房通过“小院子”与公共廊道相连 , 也确保了私密性 。

在灰空间处的坡屋顶的檐口处 , 设计了专门的金属出檐细节 , 弱化了原本檐口的笨重感 。 三种呈薄片状的材料 , 也让坡屋面多了份轻盈、锋利 。

院子和门廊都在坡屋面的覆盖之下 , 屋面上不同尺度的开洞 , 呼应上每间客房的院子或花池……这一切都让建筑更加平行于田野 , 呈现出一种让人倍感安静的轻盈感 。


成立于2015年的阿穆隆设计工作室 , 主要聚焦于自然环境中的建筑 , 乡村和城市建筑的更新改造 , 室内消费空间升级等设计议题 。 他们尝试保持自然中的多样性存在 , 保护好地域差异 , 用建筑的手法 , 诠释自然、物、人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 民宿部分 , 先后打造了小也山谷、夜阑星舍等项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