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留给太阳的时间不多了 , 它只有50亿年的剩余寿命了!
为什么太阳还会有寿命?它又不是生物?谁说无机物就不能有寿命呢?
其实不光是太阳 , 整个宇宙的一切物质都有寿命 , 包括宇宙自己 。
只是 , 这个寿命和我们人类理解的寿命有一定的不同 , 它代表着从一个形态转变为另一个形态 。
50亿年的光阴宇宙的恒星根据它们的光谱分为了O、B、A、F、G、K和M类型 , 从热到冷 。
即便是冷 , 最低的M型的恒星 , 表面温度也有2400–3700K , 也就是大约2000到3500℃ 。
按照太阳的表面温度、亮度、大小来看 , 它属于G型恒星 , 又名“黄矮星” 。
每一类型的恒星拥有不同的寿命 , 黄矮星的平均寿命是大约100亿年 , 太阳目前的年龄在46亿年左右 。
46:100 , 如果放在人类的世界里来看 , 这是一个中年人 , 但是对于恒星来说 , 这还是当打之年 , 称之为“主序星”时期 。
主序星时期的恒星会发出稳定的光和热 , 这也是为什么太阳的颜色是黄亮色 。
如果太阳进入到了晚年 , 那么我们看到的太阳会是红色的 , 这时候被称为“红巨星” 。
红巨星还会伴随着膨胀 , 因为此时太阳表面的氢原子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核聚变 , 开始进入下一个过程氦聚变 。
原本的内核产生的向内引力 , 这个时候已经无法平衡外部的膨胀力 , 导致晚年的太阳出现膨胀 。
这个膨胀是极其恐怖的 , 它会从水星开始吞噬 , 接着是金星、地球、火星 , 最后达到木星的轨道边缘 , 木星本身就是气体行星 , 这个时候很有可能灰飞烟灭 。
膨胀当然是有限度的 , 在膨胀的同时红巨星的内核也在收缩 , 当它无力再对抗膨胀力后 , 红巨星从内发生坍塌 。
这一过程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 原本已经进行到碳原子的核聚变又转而发生裂变 , 原子们返老还童 , 再次成为了氢原子 。
只是这个时候已经被坍缩的能量炸得到处都是 , 它们不再是一颗恒星 , 而是成为了一团星云 。
当初那颗黄亮的太阳早已经不存在 , 只剩下一颗冷白色的天体在宇宙中流浪 , 它叫做白矮星 , 是太阳的曾经的内核 。
没有太阳系了 , 行星早已经在红巨星膨胀的时候就被“吃”掉了一大半 , 剩下的也在最后的坍缩中销毁 , 和外部的物质一起被碎成了星云 , 已经结束了 。
白矮星体积小 , 质量大 , 密度更是大得惊人 , 表面温度也能达到8000k , 这些温度来自坍缩的残留 , 而不是白矮星本身 。
因此 , 白矮星会渐渐冷却 , 过程会持续几十亿到万亿年不等 , 当冷却到一定程度后 , 白矮星的光就不可见了 , 成为一颗黑矮星 。
然而科学家们找遍了宇宙也没有发现黑矮星的踪影 , 最冷的白矮星温度也依旧有1000多开尔文 。
这表明 , 从宇宙诞生之处就出现的恒星 , 它们演化出来的白矮星还没有完全冷却 。
再过大约50亿年 , 太阳也会加入白矮星的大家族 。
长寿的红矮星O、B、A、F、G、K和M类型的恒星有一个规律 , 那就是质量递减 , 越靠后的恒星体积越小 , 质量越小 , 温度越低 , 颜色越红 。
排名最后两个型号的恒星 , K和M型被称为红矮星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质量恒星 。
红矮星的质量只有太阳的80%到45% , 虽然小 , 但是它们个个都是老寿星 , 在宇宙中存在个几百亿年不成问题 , 宇宙最早的一批红矮星到现在还在 , 并且依旧处于主序星时期 , 也就是正值壮年 。
推荐阅读
- 45亿年后的灾难:当银河系仙女座发生大碰撞,地球能否幸免?
- 为啥人类不向木星发送探测器?一文揭秘:不是不愿意,是做不到
- 星光模拟器实验证明:即使在最小的恒星周围,生命也能茁壮成长
- 我们生活在太阳系每天可以感受阳光可太空中为什么是黑色的
- 3万摄氏度加上3千万个大气压:如果人类强行登“陆”木星会怎样?
- 太阳系有个“超级大水库”,地球的水量可能不及它的一个零头!
- 从先驱者10号到新地平线号,历数美国宇航局的外太阳系行星探测器
- 金星上也有云层?而且一片云竟能存在三十年之久!这是为何?
- 宇宙那么大,为什么至今都不能发现外星人?或许有这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