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29亿年时光,距离280亿光年,达到100倍太阳质量的最远恒星( 二 )


位于第一星族的恒星通常都是年轻的恒星 , 刚形成不久 , 原材料主要来源于上代恒星 。 由于经历了多代恒星的聚变和超新星爆发 , 这些恒星内部的金属含量相对比较高 。 比如作为自然聚变最终产物的铁元素 , 我们太阳内部铁含量高达为0.16% 。

听起来好像不多 , 但是考虑到太阳的总质量 , 其实太阳含有的铁 , 要比整个地球的质量还要高几个数量级 。 而对于太阳这种中等质量恒星来说 , 如果只靠自己核心的聚变 , 它是不可能含有铁元素的 。 所以从一开始 , 太阳里的铁就只能来源于其他恒星 。
这也意味着 , 像地球这样的富含金属的类地行星 , 通常只会形成第一星族的年轻恒星周围 。 对于第二星族的贫金属星来说 , 它们内部的金属含量会少得多 , 一般形成于宇宙的较早阶段 。 像是球状星团这种恒星的“养老院”中就经常能见到 。
现在认为 , 对于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 , 只要是自然界有稳定存在的 , 那么都要归功于这些第二星族的恒星 , 正是它们带来的核聚变 , 超新星爆发以及残骸中子星的碰撞 , 才有了今天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元素 。

第二星族的贫金属星现实中我们还能找到 , 但是第三星族的无金属星目前只存在于理论 。 正如刚才所说 , 对于这些第三星族的恒星 , 它们形成的时期非常早 , 是宇宙中出现的第一批恒星 。 因为这些早期恒星通常个头非常大 , 寿命极短 。
所以今天在较近距离 , 比如银河系内根本找不到 。 要想看到这些恒星的身影 , 只能往远处看 。 因为越远的距离 , 那里的光发出的越早 , 有些光甚至需要花100多亿年的时间才能到达我们 。 它们就像是一张张老照片 , 可以让我们一睹宇宙黎明时期的景象 。
只是这些照片经过了百亿年的旅途 , 已经褪色严重 , 变得几乎无法辨认 。 而这正是哈勃继任者-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所肩负的重任 。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快来关注科学新视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