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大灭绝发生前,都经历过一个相同事件,这个事件到底是什么?( 二 )


而支持小行星撞击毁灭的理论取决于克苏鲁伯撞击坑 , 但是当小行星带来的陨石坑被不断发掘时 , 几乎大量的相关解释都显得十分苍白 。

尽管过去几十年里 , 科学家一直对其寻找进一步的解释 , 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这与其他大规模灭绝事件有相同类似 。
研究人员还将洪水玄武岩喷发的最佳估计与地质时间尺度上的剧烈灭绝进行过比较 , 包括但不限于5次大灭绝事件 。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相关的时间点并不仅是一个随机事件 , 研究人员为了检查喷发是否会与随机生成的模式表现一致 , 相关测试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了1亿次的重复模拟 。
最终显示 , 只有不到1%的模拟时间线与洪水玄武岩灭绝实际记录一致 , 这表明这种关系不止是随机的机会 。
火山带来的喷发不仅是瞬间的灾难 , 并且会在长期作用中给生物带来生存威胁 。

大型火山喷发后的数十万时间内 , 火山熔岩和有毒气体也会长期留在大气中 , 最长可以持续保存100万年 。
同样是白垩纪的灭绝事件 , 地质学家后来发现 。
在撞击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里 , 印度的火山喷发给地球带来了大量的二氧化硫 , 这会让地球迅速降温 , 并带来大量死亡 。
到目前为止 , 相关研究的计算喷发时间的误差范围在1~300万年之间 , 所以科学家也没办法确定是先喷发还是大规模灭绝 。
尽管不能完全确定一次特定的火山喷发是否会导致一次特定的大规模灭绝 , 但科学家们表示几者之间的联系作用很难让人忽略 。

当然 , 洪水玄武岩喷发在地质记录中并不常见 , 最后一次喷发事件大约在1600万年前的太平洋西北部 , 由此还产生了哥伦比亚河玄武岩省 。
而近年来的研究证据表明 , 由于二氧化碳在岩浆中的溶解度低于在硫中的溶解度 , 因此大致大规模灭绝的冷却通常先于变暖 。
终结后的遗迹
如今我们了解到火山喷发与物种大灭绝之间的联系 , 为此还会带来长期的生态灾难 。
前面提到的超级火山并不是个例 , 通常大体积的超级火山喷发也会带来大火成岩省 , 这便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条件 。

至于大火成岩省(LIP) , 这是岩浆穿过地壳向地表移动时形成的大量火成岩堆积物 , 其中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 。
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有多种归因 , 主要集中在地幔柱或者与发散板块构造相关的过程 。

地球的外壳可以看作是许多离散的、移动的陆地板块 , 它们漂浮在液体核心上方的固体对流地幔上 。
而地幔的流动是由俯冲过程中 , 冷构造板块的下降和低层的热物质羽流的互补上升所驱动 。
因此 , 通过研究大火成岩省来推测大型火山爆发事件 , 以及地质板块活动是科学家们掌握的一个重要手段 。
另外在国内的科学团队与意大利两个地方采集了沉积岩样本 , 通过比对分析 , 沉积岩样本中的有机分子和汞有不少相同之处 , 这与第一次陆地生态干扰和随后的两次区域大规模灭绝吻合 。

从火山的角度来看 , 这或许是熔岩流和水平侵入的岩浆 , 进入沉积煤和石油中的生物化石有机物的高温燃烧导致 。
通过比对 , 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 , 陆地生态系统受到的全球环境变化比较小 , 两次火山事件之间的持续事件有数万年 。
巨大的火山喷发会给平流层带来硫酸气溶胶 , 并在大气中产生二氧化碳 , 最终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
最后再来说说前面提到的德干暗色岩 , 它也是一个大火成岩省 , 同时也是地表上最大的火山地形之一 。

德干暗色岩的形成时间大约在6625万年前 , 结束时间在白垩纪末期 。
据悉在6600万年前 , 西高止山脉发生了大量的火山爆发 。
这一连串的火山喷发时间持续了近3万年之久 , 因此它也是被认作是导致生物大灭绝的重要因素 。
无论怎样 , 过去的历史已经要想复原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
但在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威胁中 , 研究地球的过去 , 才能让人类更好地应对未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