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天早上7点14分 , 很多人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 , 远在距地球约1100万公里之外的深空 , 发生了一件非常科幻的事情 , NASA的DART小行星试验拦截器 , 精确撞击了一个近地双小行星系统中较小的那颗 , 也就是“迪莫弗斯”号 , 并成功改变了它的轨道 , 这标志着人类面对小行星的威胁 , 不再像恐龙一样坐以待毙了 , 人类第一次拥有真正能在宇宙尺度上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 , 这就是“人定胜天” 。
DART逼近“迪莫弗斯”号传回的画面
撞击前传回的最后一帧画面
这次撞击 , 是美国“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的一部分 , 实际上 , 很多人还记得去年11月24日 , SpaceX公司的“猎鹰”9复用火箭搭载DART升空的那一刻 , 偌大的火箭整流罩和冰箱那么大的DART对比起来 , 真是空空如也 , 仿佛“大马拉小车” , 对于一向抠门的马斯克来说 , 真是破天荒的事情 。
火箭整流罩如此大的剩余空间 , 对马斯克来说真不多见
【成功!美国试验拦截器撞击小行星,我们的“天问二号”何时出发?】
DART与上面级分离瞬间
而经过10个多月的飞行 , DART成功抵达双小行星系统附近 , 以每小时22530公里的速度 , 撞向直径160米的“迪莫弗斯”号 , 而拦截器上搭载的搭载高分辨率摄像机 , 记录下撞击前的最后一刻 。 目前NASA的说法是这个双小行星系统已经偏离轨道 , 但偏离的角度没说 , 它们原先是对地球没有威胁的 , 这一撞 , 改变了轨道 , 会不会反而对地球产生了威胁?从美国航天近些年来做事不靠谱的画风来看 , 也许“杞人忧天”真的是有必要的 。
DART任务示意图
有意思的是 , 在去年11月24日DART发射的时候 , 这个双小行星系统距离地球大概有4.836亿公里之远 , 经过10个多月的飞行 , 撞击发生时 , 它距离地球只有大约1100万公里了 , 这就引起了一个思考 , 真当有小行星要撞地球的时候 , 人类的行动是否来得及?
撞击瞬间的演示动画
实际上 , 我们的拦截速度不但非常慢 , 而且还经常发现不了靠近地球的小行星 , 比如就在今年的2月26日 , 科天文学家突然发现地球多了一个“新月亮” , 一颗直径2到3米的小行星 , 正沿着一条复杂的轨道围绕地球运行 , 成为地球新的卫星 。 而根据天文学家推测 , 这颗被命名为2020 CD3的小行星 , 实际上在2016月12月就已经靠近了地球 , 环绕地球运行了3年多时间 , 才被我们发现 , 得知真相后不由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
地球的第二个“月亮” , 2020 CD3小行星
2020 CD3小行星复杂的运行轨迹
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 我国正在重庆建设有着“中国复眼”之称的“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 , 目前一期工程早已开工 , 它将由20余部等效口径100米的高分辨率分布式雷达组成 , 可对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进行成像 , 并观测1.5亿公里范围内的小行星 , 同时也可以对地月空间之间的区域进行仔细的“扫描” , 确保不疏漏一个真正的威胁 。
一期工程已经建好的两部雷达
我们不仅要看得仔细 , 也要像美国一样主动拦截 。 去年10月23日 , 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全国首届行星防御大会上 , 就提出了多种用核爆的方式拦截小行星的手段和原理 。 2023年到2024年 , 我们更是会用长征3号乙火箭 , 发射一颗小行星拦截器 , 目前已经制造出样品实物 。 它不仅要执行撞击任务 , 而且还要对一颗疑似为月球残片的小行星进行取样返回 , 也就是说 , 它要同时完成DART和日本“隼鸟二号”两颗航天器的任务 。
推荐阅读
- AI在蛋白折叠里再一次战胜人类
- 在我们的太阳势力管辖范围内,有哪些主要成员呢?
- 最新发现,土卫二的海洋中有支持生命构成的元素
- 太阳引力那么大,为什么八大行星不会被吸过去,而撞击太阳表面?
- 美国对一颗小行星实施了自杀式攻击
- 美国宇航局的DART航天器撞上一颗小行星,现场视频
- 今天世界狂犬病日
- NASA飞船成功撞击小行星 改变其轨道救地球
- 美国宇宙飞船成功撞击小行星,蚍蜉撼树也能拯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