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最初的故事设置 , 现在想来还算是“正常”:一个疯狂的科学家爷爷 , 不断借助各种奇形怪状的道具——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把“传送门枪”——帮着傻瓜孙子解决现实困扰 , 以及进行各种与外星生物有关的异世界冒险——看起来像是经典“机器猫”加上“异形” , 构成了一种“黑色童话风” 。 同时在这两个人物之外 , 又加上了傻瓜爸爸、烦心妈妈、讨人厌的姐姐 , 凑成了一种经典美式情景喜剧的搞笑家庭组合 。
后来它受到很多粉丝的欢迎、追随、感悟 , 不得不承认 , 它带来的恶趣味也并非被大众所接受 , 毕竟大部分“面向成年人的动画剧集” , 「本身剧情的寓言性、影射现实的多层面讽刺、描述世界观的悲观与丧感等多方面内容 , 变得“不适合少年儿童去欣赏” 。 」
好在《瑞克和莫蒂》在内容制作、剧情走向上 , 不仅比其他动画做得更深 , 同时还非常迎合大众文化将其中的讽刺点进行调侃和「玩梗」 , 虽说对于那些不熟悉美国文化的观众需要花费一番精力 , 但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趣味点 。
制作人丹·哈蒙(Dan Harmon)借莫蒂之口道出了全剧的内核:“没有人的存在是有目的的 , 没有人属于任何地方 , 每个人都会死 。 来看电视吧 。 ”
无意中看到一条有关此剧的一句评论 , 觉得要细细品味:无意义的虚无主义是《瑞克和莫蒂》世界的内在哲学 , 被认为“抓住了时代精神” , 是其在千禧一代年轻人中大获成功的主要原因 。
“它想象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宇宙 , 并宣称所有这些可能性都是无意义的 。 ”
或许在《瑞克和莫蒂》的世界里 ,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被随机决定的世界」里 , 要说这样定义的“目的” , 无非是那些无法承受自身存在的意义实在过于虚无和渺小的人们所创造出来欺骗自己的技巧而已吧 。
瑞克宣称自己“什么都不在乎” , 也经常展现出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一面 。 「及时行乐」并用冒险让自己忘却虚无的痛苦:“否则你就称不上生命 , 只是一团随机排布的分子 , 在宇宙中随波逐流” 。 也许在他看来 , 生命的意义在于冒险?
三
有关平行宇宙
这个动画 , 最最最早就说了其中平行宇宙的存在 , “平行宇宙”、“多重分身”的设定 , 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年轻观众容易接受以及很讨喜的一种设定 , 这听起来复杂、疯狂 , 但正因如此 , 我们才更容易进入其中的情境 。
「这种情绪在今天的网络文化中异常普遍 , 众多年轻人们寻求着即时的新鲜与刺激 , 享受生命中转瞬即逝的快乐 。 因此 , 《瑞克和莫蒂》成为世界各地对未来幻想破灭的年轻人们的圣经 。 」
关于这些平行宇宙的剧情 , 据说粉丝们对《瑞克和莫蒂》越来越脱离了最初“机器猫”的设定 , 在一季又一季的延续中 , 它变得更符合当下时代“科幻疯狂寓言故事”了 , 其中对于生的意义、未来的幻想计划得更加大胆 。
瑞克 , 我对他的认识 , 从第一季到现在也没有怎么变 , 他还是多元宇宙中最聪明的人 , 并早早认清了宇宙的真相 。
他说:“我穿越了无数的平行宇宙 , 从来没有遇到一个我喜欢的 。 宇宙是一个野兽 , 它创造出无数平庸的人 , 就是为了把它当食物吃掉 , 聪明的人有机会爬到顶端 , 骑到现实的背上 , 但它会不停试着把你甩下去 , 而且最终都能成功 。 ”
瑞克不疼不痒地叫嚣着自己的孤独:“我是一个傻瓜 , 又矮又蠢 。 我很抱歉把你卷进来\" 。
【他说,“我很害怕,莫蒂。我能看到结局。”】他是不是想说 , 变得孤独 , 也是唯一被爱的希望?
推荐阅读
- 被发现了!这两颗气态巨行星竟然在系外,这让公民科学家惊奇
- 80岁的HIV感染者:活着,还要活得更好
- 香港大学的一群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得出全球蚂蚁数量约为20万亿到2亿亿只
- “从鱼到人”有了关键证据,我国科学家填补“从鱼到人”演化关键环节
- 尴不尴尬?科学家追踪了17年的外星信号,竟然来自地球上的微波炉
- 热议 | 诺奖得主大翻车?被曝54篇论文涉嫌造假,刚撤回4篇PNAS!
- NASA进行防御实验,以飞行器直接撞击小行星
- 7岁男童,住在猪圈,身体健康,却不会说话,父亲:只能这么养
- 科学家想要破解木星北极“八卦图”,却发现一个更不可思议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