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从延伸器官到机械仿生,外骨骼将带来什么?( 三 )


最后 , 还要有足够的便携式能源供应装置 , 支撑整套外骨骼系统的运转 。 到目前为止 , 国内外的机械外骨骼的驱动装置大都是以蓄电池供电 , 但蓄电池的移动范围以及其负重重量也成为限制机械外骨骼自由度以及应用范围的重要因素 。 一方面 , 蓄电池电量和效率的限制 , 使得单次充电续航里程有限 , 其移动范围受到限制 , 无法满足机械外骨骼的长距离运动需求 。 另一方面 , 蓄电池的功率有限 。 其动力明显不足 , 无法满足外骨骼机器人高负重工作的需要 。 因此 , 给机械外骨骼装配轻便持久高效的动力系统依然是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
外骨骼技术的诞生 , 是为了将人体与机械进行结合 , 这当然许诺了人们美好的应用前景:像《钢铁侠》中的Mark一样 , 钢铁侠全身覆甲抵御攻击 , 内置制导、激光武器 , 推进器 , 飞行平衡器及生命维持与急救装置;全身信息感知覆盖 , 搭载了智能AI及卫星无线连接功能 。 同为科幻系列的流浪地球中登场外骨骼则更多的体现了工程抢险救灾的一面 , 在危难场景协助使用者突出重重险境 , 电影中军用型外骨骼做到了可搭载重型装备 , 形成个人机动火力点 , 对目标进行压制 。 《光环》系列中士官长所装备的作战服则更像是人类在遥远的远未来时代进行外星殖民的必备装备 。 而“使命召唤-高级战争”的背景环境就是近未来的2054年 , 所登场的单兵外骨骼更加符合实际的军事需求 。
但对技术热情的期盼之下 , 这也涉及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在摆脱肉身束缚时 , 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又到底想要多大的控制范围?未来外骨骼 , 又将带领人类进入怎样的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