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美关系一直是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 但在美国的野心推动下 , 如今显然竞争成立主要关系 。 因此但凡中国有什么新突破 , 都不会是美国愿意看到的 , 可那又如何 , 我国始终在稳步发展 。 这段时间 , 中国又迎来新突破 , 连传三个好消息 。
第一个消息 , 东北首个、世界第三大的核电供暖项目即将启动 , 预计今年冬天就能投入使用 。 这种方式比煤电供暖效率更高 , 且能够为减少碳排放做出巨大贡献 。 除此之外 , 我国还在计划建造全球最大热核生产装置 , 一旦完成建造 , 中国将在该领域远远领先全球 。 目前我国已具备大规模生产热核能的潜力 , 因此核聚变发电极大可能成为现实 。
这都说明 , 我国在能源领域一直在稳步发展 , 毕竟能源对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不用多说 , 看看现在的欧洲就能明白 。 其实如今我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 , 完全不缺天然气等能源 , 但在物资充足的时候也不能忘记自我发展 。 反观欧洲长期依赖俄罗斯能源 , 没有思考更多供货源的问题 , 还将煤电厂基本关闭 。 所以在俄罗斯反击后 , 就只能两眼一抓瞎 , 丝毫没有反击能力 。
第二个消息 , 接连两天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试验十六号A/B星和试验十七号卫星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 不由想起NASA今年内已经“鸽了”三次的“阿尔特弥斯1号”火箭发射系统 。 毕竟NASA一直在同中国较劲 , 放话一定要比中国先完成载人登月 , 现实却是一次又一次地推迟发射 。
当然 , 这两个在技术难度上肯定不一样 。 可问题是 , 按照美国所言的航天历史 , 他们是有载人登月的经验的 , 也就是说可以“吃老本” 。 现实却是失误不断 , 燃料泄漏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 看上去准备一点也不充分 。 俗话说 , 不打无准备的仗 , 这种多次在临发射前同一个技术问题上失误的情况在中国基本见不到 。
第三个消息 , 除了大量留学生外 , 也有越来越多的华人学者选择回国发展 , 放弃在美国的发展机会 。 要知道 , 人才流失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 很多国家花费大力气培养起来的人才 , 都被美国收割了 , 我国一直是“虹吸效应”的受害者 。 可以说 , 美国科技之所以能够傲视全球 , 离不开那些移民过去的科学家 。
但也要承认 , 在早年间我国的科研环境并不好 , 确实很难吸引人才留下来 。 如今大批华人科学家愿意回国 , 一方面是国内科研环境确实改善不少 , 另一方面美国“功不可没” 。 因为强烈的对抗意识 , 打压中国一度成为美国的“政治正确” , 凡是与中国沾边的人 , 几乎都会无缘无故遭到严查 , 不少华人科学家都遭到了迫害 。 在这种高压下 , 美国早已不是曾经科研人员眼中的“净土” , 因此选择大批“跑路”实在是人之常情 。
不得不说 , 美国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曾经花费大力气吸引各国人才 , 一招不慎就前功尽弃了 。 可以肯定的是 , 海外人才的大批涌进 , 必然会更快推进我国的科技发展 。 而事实上 , 这些年在很多领域上 , 我国已然实现了逆转 。 2021年我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近7万件 , 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 并且专利和论文的质量都经得起考验 。
【中国接连三个好消息,迎来新的突破,给欧美狠狠上了节课】这么看来 , 中国的发展还给欧美上了一课 。 事实证明只有一心走自己的路才能稳步发展 , 一味想着对抗 , 坑害别国最终只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 落得两手空空的结局 。 (鱼鱼)
推荐阅读
- 元宇宙大学正在就位
- 吞噬星空:阿特金为首的“三巨头之乱”结局如何?
- 元宇宙,在 2022 年前进了几小步
- 没有一个鬼,但是今年最佳科幻恐怖片
- 韦伯望远镜在宇宙深处,究竟发现了什么?为啥说会改写宇宙起源?
- 豆瓣8.0分,“坏小子”西恩潘都逃不出去的U型弯道
- 人类在地球建造的两只“天眼”,一只已沦为垃圾场!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