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在 2022 年前进了几小步


元宇宙,在 2022 年前进了几小步


文章图片


元宇宙,在 2022 年前进了几小步


文章图片


元宇宙,在 2022 年前进了几小步


文章图片


元宇宙,在 2022 年前进了几小步


文章图片


元宇宙,在 2022 年前进了几小步

"multi_version":false有个笑话 , 说有人吃馒头 , 吃到第三个的时候才感觉饱 , 于是抱怨 , 说早知道就吃第三个馒头就好了 , 前两个馒头根本没用 。
虽然现实中极少有人这么傻 , 但类似的认知错误却很常见:对技术愿景急于求成 , 忽略技术进步的过程 。
去年经历了一波元宇宙热潮之后 , 如今这个词已经出现得没那么频繁 , 潮水褪去 , 裸泳者纷纷现身 , 拿元宇宙招摇撞骗的人没那么多了 , 而孤勇者也环视一下 , 发现其实自己未必孤独 。
2022 年 , 是元宇宙褪去虚火的冷静期 , 正如我去年在《元宇宙需要「基建狂魔」》里面说到 , 元汁元味的元宇宙还很远 , 但元宇宙的基建已经拉开大幕 。

投资人、分析师 Matthew Ball 的系列文章《Framework for the Metaverse》(元宇宙框架)里面把元宇宙的基础架构元素分为了「硬件、计算、网络、平台、工具 , 交互、支付、内容」等等多个方面 。
作为消费与产业科技以及互联网的长期演变方向 , 元宇宙不会是一家独大 , 而是多方共创的结果 , 比如 Meta 主攻硬件、平台和内容 , 字节跳动&Pico 也大差不差 , 而高通肯定就是主攻计算和网络等基础技术 , Unity 则是提供工具 , 至于支付 , 很可能是分布式的区块链技术......
所以 , 我们今天看到很多里程碑式的新产品 , 新技术 , 放在这个元宇宙这么宏大的愿景里面去的话 , 其实更像是一块块砖头 , 渺小但至关重要 。
元宇宙不是它技术完全成熟时候的最后一块砖头 , 而是前面无数块砖头的合集 。
我们可以看看 , 2022 年 , 关于元宇宙 , 出现了哪些新砖头 。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把元宇宙称之为「全真互联」 , 其具体表现在于:多维感官的真实呈现、海量信息的全面连接、人机操作的自由交互、虚拟现实的有机融合……这是融合数字与实体、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全新连接方式 。
Meta 开始挑战「视觉图灵测试」2022 年在元宇宙领域 , 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就是 Meta 不久前展示了 4 款工程机 , 正式提出挑战「视觉图灵测试」 。
图灵测试我们都知道 , 是测试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达到人一样的智能 。
而视觉图灵测试 , 则是测试 VR 设备展现的虚拟现实场景 , 是否可以欺骗人眼和人脑 , 让人以为眼前世界就是现实的真实世界 。
虽然目前的 VR 设备可以提供很逼真很有空间感的场景 , 但是碍于像素密度 , 显示亮度 , 佩戴体验等等原因 , 我们还是很清楚 , 这个现实是虚拟的 。
【元宇宙,在 2022 年前进了几小步】所以不管是 Meta 挑战「视觉图灵测试」 , 还是腾讯说「多维感官的真实呈现」 , 都是在给元宇宙的感觉体验标准定下路标 。
在今年 6 月 , Meta 公布了四款 VR 原型机和概念机 , 代号分别为:Butterscotch、Starburst、Holocake 2、Mirror Lake 。

Starburst 原型机
这些产品代表着 VR 产品几个需要逐个击破的技术方向:Butterscotch 主打视网膜级别的高分辨率;Starburst 主打 20000nits 的超高亮度和 HDR 显示;Holocake 2 想要解决的问题是 VR 产品的小巧轻量化;至于 Mirror Lake 则是一款处于验证阶段的概念机 , 并没有真机展示 , 它融合了前面所有原型机的优点 , 高清高亮且轻薄 。

除了这些原型机 , 还有 Meta 一直在研发的 Half Dome 系列原型机 , 这个系列主要解决的是 VR 产品显示不能变焦的问题 。 因为目前消费级 VR 产品都采用固定焦距的光学元件 , 焦距通常为 1.5 到 2 米 , 所以我们无论在 VR 产品看向什么地方 , 光线都来自相同的距离 , 但是人眼和人脑并不能发现这个问题 。 所以 , VR 产品的虚拟画面模拟的距离和人眼聚焦距离之间的不匹配会导致视觉辐辏调节冲突 Vergence-Accommodation Conflict/VAC , 这个冲突则是不少人戴 VR 产品感到眼睛疲劳的直接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