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也有等级之分?柏拉图的认知体系下,价值是可再分的存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价值也有等级之分?柏拉图的认知体系下,价值是可再分的存在】认知必然产生一定的结果 , 认知程度的深浅 , 则决定认知价值的大小 , 换言之 , 认知决定价值 , 认知的等级决定了价值的等级 。
柏拉图认为 , 对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的认知 , 产生意见与知识 , 而意见和知识分别对应着两种善:尘世之善与精神之善 。
他说:“外在善要服从肉体的善 , 肉体的善要服从精神的善 , 精神的善要服从理性的善 。 可见世界中的善 , 只是完美而永恒的 , 可知世界的一个摹本 , 是一个被弄模糊了的 , 而且是不完善的摹本 。 ”
可见如认知的等级一样 , 价值也存在等级 。 具体来说 , “洞喻”所体现的价值等级 , 主要表现在:理念对具体事物的超越;至善对众多善的超越;自由对囚缚状态的超越 。
理念对具体事物的超越 , 体现在即使具体事物得以产生 , 又使其能被认知 。 “洞喻”表明 , 可见世界的具体事物是变动不居的 , 可知世界的理念则恒定不变 , 是具体事物得以产生的原因和根据 。
对经验世界的认知只能形成意见 , 对理念的认知才能带来知识 , 意见不稳定也不可靠 , 知识则稳定又可靠 , 因此必须完成理念对具体事物的超越 。
具体来说 , 因为用肉眼无法看到具体事物的本质 , 只有通过理念才能认识 , 具体事物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
因此 , 洞内囚徒必须进行一种提升 , 超越阴影 , 并从洞穴中的火、光、事物上升到“阳光”的“众理念” 。
必须注意的是 , 若洞穴是完全的黑暗 , 那“看”根本不可能 , “领会”也根本不可能 。 也就是说 , “看”和“领会”必须以“光明”为前提 。 在这里 , “光明”具有一个核心特征:穿透性 。
但“光明”不是“光” , 而必须以“光”为前提 。 因此 , 与其说“看”必须以“光明”为前提 , 毋宁说必须以“光”为前提 。
光是展开着的、开放着的、让通过的东西 , 它使显现在视觉中的事物得以可能 , 能够为通过视觉感官的 , 狭义觉察的看提供某种外观 。
而这 , 恰恰就是理念的本质特征之一 , “美”是理念之一 , 对“美”的认知 , 也很好地体现了“理念” , 对存在者的超越 。
在《会饮篇》中 , 对话看起来是在谈“爱” , 实际上更侧重论“美” , 并且提出了美的“阶梯说” 。
在这篇对话中 , 对“美”的探求 , 先后经过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自感性到理性、从表象到本质的几个阶段 , 认知经过不断深入 , 而到达最高阶段 , 即对“美自体”的认识 。
综上所述 , “理念”对存在者具有超越性:它让存在者得以存在 , 也让存在者得以被认知 。
换言之 , 理念是对存在者的超越 , 是存在者得以存在和领会的原因 。 理念只有一个 , 而具体事物不可计数 , 理念是单一的 , 具体事物则是复合的 。
推荐阅读
- 股票到底是什么?普通人也能秒懂!
- 16个让你大开眼界的真实场景,看看有没有你也遇到过的?
- 为什么出海的船员就算被渴死,也不选择喝海水?
- 广东广州:保姆被辞退后上门闹事,孩子被保姆揪住头发,雇主也被保姆打伤了!
- 裁杰罗姆买断哈克莱斯!火箭名单减两人,省470万交易筹码也没丢
- 怎么也没想到人是从鱼进化而来,你相信吗?
- 男子豪掷30万训练币买车送女友,30万现金都不点就入柜,也是醉了
- 原创十个大孩子吃饭逃单,出门后撒腿就跑,老板娘一个也没逮住
- 为何有些人又开始重新使用现金了?我也刚明白,早清楚早受益
- 印度人评价我国:环境好厕所也干净,但是有一点比不上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