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囚徒困境:只释放身体,却不能解放思想的救赎是没有用的


现实版囚徒困境:只释放身体,却不能解放思想的救赎是没有用的


文章图片


现实版囚徒困境:只释放身体,却不能解放思想的救赎是没有用的


文章图片


现实版囚徒困境:只释放身体,却不能解放思想的救赎是没有用的


文章图片


善是人人所追求的 , 也即是每个人想要实现的价值 , 但追求不一定获得价值 , 相反 , 追求非但不一定把人引向善 , 反而可能引向恶 。
那如何避免这种判断带来的悲剧呢?柏拉图认为只有一条途径 , 那就是通过认知 , 寻找并确立正确的观念 , 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关于善的判断 , 从而在现实中追求到所期望的善 。



具体来说 , 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念 , 这样的观点的依据 , 是自我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
通常来说 , 人们把符合自己价值观念的行为 , 认为是正确的 , 反之则认为是错误的 。 因为每个人的价值判断不同 , 因此观念也不同 。



当多种观念发生冲突时 , 选择正确的判断则成了问题 。 怎样的判断才是正确的呢?这一追问不可避免地 , 引入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
“洞喻”表明 , 即便是被绑缚的囚徒 , 他们也始终在进行认知 , 但认知的结果却只能带来意见 。
而解放了的囚徒 , 在看到了真实的太阳后 , 才真正看清了世界万物 , 也才认识到洞内的认知不过是幻影 。



这个人此时的认知之所以是对的 , 是因为他在“太阳” , 即真理之光“照耀”下 , 能够自由转动的灵魂 , 使他可以看到 , 并对自己所看到的事物进行比较 , 能够确定所看到的是真相 , 而非幻影 。
真知对价值的保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就个人而言 , 如果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那就能形成正确的知识 , 能对经验世界进行正确的判断 。



而不会像“洞喻”中的囚徒一样 , 把如洞壁上一样虚幻的东西当作真实事物 , 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 , 通过识别不同的影像和影像的先后顺序 , 来博取荣耀和表扬 。
同样 , 这样的人也不再畏惧如木偶一样 , 真实和如火光一样刺眼的事物 , 更不会因为这样的真实和刺痛 , 而返回到原来熟悉、安全和易于接受的无知状态 。



特别地 , 当这样的人获得真理后 , 他尽管认为洞内的生活愚昧无知 , 宁愿在吃苦也不愿再过这样的生活 , 但最终还是会进行价值选择:返回洞内并拯救自己的同伴 。
随着更多的人认知能力的提升 , 人类生存的现实也会更加接近理想的社会 , 人们以理想的好的社会标准展开行动 , 就能更大限度地接近理想的标准 , 从而逐渐避免现实社会的种种缺陷和不足 。



可以说 , 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意识到了 , 如洞内一样的现实世界的不足 , 而朝着理想的洞外世界不断努力的过程 。
【现实版囚徒困境:只释放身体,却不能解放思想的救赎是没有用的】概言之 , 唯有认知的提高 , 通过正确知识的指导和保证 , 人类所追求的善的价值才能得到保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