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0000条被困江鱼放生长江,网友:鱤鱼咋也放生,不怕吃光鱼吗?】湖北武汉 , 9月30日上午 , 当地相关部门在杨泗港长江大桥附近江滩 , 开展救助水荡围困江鱼活动 , 将被困的30000条江鱼放归到长江主河道 。
这已经不是当地第一次展开救助活动 , 9月23日 , 武汉 洪山区相关部门就在长江天兴洲段开展护鱼活动 , 在此次活动中 , 帮助8000多条鱼回归长江 。
今年之所以要捕捞小水坑中的鱼儿回归长江主干道 , 主要是因为长江流域太旱了 。 干旱导致长江以及支流等水位下降 , 由于河床并非平坦 , 水位退去的过程中 , 还会残留一些小水坑 , 来不及撤回到主干道的鱼儿 , 就会被困在小水坑中 , 时间久了 , 水坑水汽继续蒸发 , 留在小水坑中的鱼儿也很难存活 。
过去 , 虽然枯水期水位也会下降 , 但是水位下降的速度并不快 , 留给鱼儿充足的撤回空间 。 可是今年情况特殊 , 水位下降的速度实在是太快 , 局部地区的水位一天之内就能下降15-20厘米 , 大量的鱼儿来不及撤回 , 被困小水坑 , 时间久了就会搁浅 , 对长江10年禁渔工作来说非常不利 。
为了保护鱼儿 , 当地使用了1厘米的渔网 , 目的就是确保大大小小的鱼儿都能被放归长江 。 在放归过程中 , 还会对鱼儿进行消毒 , 以免在打捞过程中受伤 , 避免带伤返回长江 。
但是 , 有细心地网友发现 , 在放生的鱼儿中 , 有许多是“水老虎”鱤鱼 , 鱤鱼可是凶猛的食肉鱼类 , 网友担心放生鱤鱼 , 会危害长江鱼类 。
鱤鱼其实 , 这段时间有许多放生乱象引发了咱们的思考 , 比如:河南汝州中央公园的湖泊中 , 被人放生了两条鳄雀鳝 , 为了捕捞鳄雀鳝 , 当地花了3天时间抽干了一湖水才将它们打捞上来 。
有人质疑河南汝州抽干湖水捕捞鳄雀鳝有点儿小题大做 , 但其实这也是一次很好的科普机会 , 这件事引起全网热议之后 , 人们才发现鳄雀鳝已经在多个城市出现 , 很多湖泊鱼群减少都和它相关 。
广西一个湖泊也发生了一件放生乱象 , 有人为了祈福放生 , 将外来物种“清道夫”直接投放到水库中 , 罚款不说 , 最后还被勒令在7天内将放生的清道夫全部打捞上岸 。
放生乱象引发了咱们对生态的关注 , 所以此次湖北武汉放生鱤鱼 , 才会有那么多民众质疑 。
质疑其实是好事 , 但是也要认识到 , 放生鱤鱼和放生鳄雀鳝并不一样 , 因为鱤鱼原本就是咱们的本土物种 , 长江也是它们的栖息地 , 长江生态链已经适应了鱤鱼的存在 。
事实上 , 如果没有鱤鱼的存在 , 长江生态环境反倒不会变好 。 就好像森林里没有豺狼虎豹 , 生态也不会变好 , 因为野猪会泛滥 。
湖北多个湖泊就曾经生态链失衡 , 导致鱼满为患 。 2022年春节时 , 湖北5个湖泊就实行“生态捕捞” , 捕捞量1800万斤 。
之所以要生态捕捞 , 就是因为生态链失衡 。
水草和藻类是鱼类的食物来源 , 在长江10年禁渔的背景下 , 鱼群没有天敌 , 甚至连食肉鱼儿都少得可怜 , 一些草食性鱼类过快增长和底栖鱼类摄食扰动 , 沉水植物被大量破坏 , 湖泊降解污染能力直线降低 , 导致水质下降 。
水质下降 , 水草大量减少 , 又反过来导致鱼群大量死亡 , 而鱼群死亡后被分解 , 又会消耗水中的氧气 , 造成其他鱼儿因缺氧而批量死亡 , 反过来又导致水华现象的发生 。
想要保护水质和水中的鱼儿 , 一方面是捕捞一部分草食性鱼类 , 让水中的水草慢慢恢复;另一方面就是保护“水老虎”鱤鱼为代表的食肉性鱼类 。
食肉性鱼类增多后 , 鱼儿就无法无序繁衍 , 水中的鱼、草才能达到微妙的平衡 , 当地生态链才能健康运转 。
推荐阅读
- 超过5万斤!秦岭深处出现罕见的细鳞鲑大鱼群,水都被鱼“染黑”
- 民间故事:5个婢女接连失踪,丈夫暗地跟踪妻子,发现残忍真相
- 杭州男子深夜偶遇“山兽神”黄猄,头顶叉角嘴长獠牙,罕见不怕人
- 电鱼人从未消失?巫山水域持续出现死亡大鱼,有人担忧是电鱼所致
- 太古板?宁波女子谈了个湖北男友,家里人强烈反对,都不想她远嫁
- 赣江水浅,鱤鱼泛滥?当地钓友:有人一天钓十几条,网友热议
- 光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吗?还有比光速更快的吗?
- 抗HIV“治疗”和“不治疗?”的身体有哪些差异?
- 美国宇航局和欧洲宇航局签署了一项秘密的合作协议,加深月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