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4日将揭晓:天体物理6年来4次获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4日将揭晓:天体物理6年来4次获奖


文章图片


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4日将揭晓:天体物理6年来4次获奖


又到一年诺奖季 。 据诺贝尔奖官网信息 ,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最早将于欧洲中部夏令时间10月4日11:45(北京时间10月4日17:45)揭晓 。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最早将于北京时间10月4日17:45揭晓
除了一份独一无二的证书和金质奖章 , 2022年的诺贝尔奖的奖金金额设定为每个奖项1000万瑞典克朗(SEK) , 约640万元人民币 。
截至目前 , 诺贝尔物理学奖已颁发过115次 , 其中47次授予单一获奖者 , 32次由两位获奖者分享 , 36次由三位获奖者分享 。
从1901年到2021年 , 诺贝尔物理学奖共次授予21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约翰·巴丁是唯一曾在1956年和1972年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 。 这意味着共有218人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期间 , 在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1942年等六年里 , 没有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 。
据人民网报道 , 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集中四个领域: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及光物理 。
从2015年到2020年的6年中 , 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4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2019年的宇宙学理论和系外行星外 , 还有2015年的中微子振荡(属于天体物理或粒子物理)以及2017年引力波的发现;而2020年的发现黑洞 , 也属于天体物理领域 。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复杂系统之谜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研究复杂系统的两组人 , 共三名物理学家 , 一组是研究地球气候系统 , 一组是研究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复杂物理系统 。
诺贝尔基金会的章程称 , 奖金可以平均分配给两件作品 , 或由二人或三人共同获奖 。 但在任何情况下 , 奖金不得由三个以上的人分享 。
因对“理解复杂物理系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 三名科学家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真锅淑郎、克劳斯·哈塞尔曼、乔治·帕里西分享了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其中 , 日裔美籍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和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因“建立地球气候的物理模型、量化其可变性并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的相关研究获奖 , 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里西( Giorgio Parisi)因“发现了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中无序和波动的相互作用”而获奖 。
我们的世界充满了以随机和无序为特征的复杂系统 , 其中之一就是对人类至关重要的复杂系统是地球气候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天军研究员等人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撰文称 , 以真锅淑郎和哈塞尔曼为代表的气候学界百余年的努力和积累 , 为工业化以来的全球变暖成因问题提供了清晰的答案 。 诺奖官方在新闻稿写道 , “我们不能再说我们不知道 , 因为气候模式是明确的 。 地球在升温吗?是的 。 是因为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吗?是的 。 可以仅仅用自然因素来解释吗?不能 。 人类的排放物是温度升高的原因吗?是的 。 ”
帕里西1948年8月出生在意大利罗马 , 就职于罗马大学 。 1980年左右 , 帕里西因在无序的复杂材料中发现了复杂系统的隐藏规律 。
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撰文指出 , 帕里西的主要贡献是最早给出了“非平行体系中最简单的数学模型”——自旋玻璃模型中的严格解 。 他从自旋玻璃研究中发展出来的理论 , 很快就被扩展到其他的无序体系 , 诸如结构玻璃、阻塞系统、恒星运动 。 他对自旋玻璃本质的发现如此深入 , 以至于这个理论不仅影响了物理学界 , 同时影响了数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甚至机器学习 。
汪卫华在文中记述称 , 帕里西在罗马大学的办公室周围有一群欧椋鸟 , 这种鸟一到傍晚就会成千上万只一起飞 。 帕里西和团队发展了一个三维成像系统 , 积累了大量鸟群的飞行数据 , 从而发展了一个相互作用模型 , 定量地解释了鸟群中集体飞行的产生机制 。 这个模型对后期研究各类生物系统中的集体运动有深远影响 。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现黑洞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 , 其中 , 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因证明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结果而获奖 , 享有一半奖金;德国科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Reinhard Genzel)和美国科学家安德烈娅·盖兹(Andrea Ghez)因在银河系中央发现超大质量天体而获奖 。

推荐阅读